第550章 林氏影业上市 (第2/3页)
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戈特利布对这几篇文章赞不绝口,迫不及待的叫来了副手麦格拉思,将林朝阳的这几篇文章交给他,让他来负责林朝阳的专栏。
「林,我本人非常看好你的这种写作风格,但我还是要先跟你说明。
我们是杂志,所以专栏存在的长久与否也要视读者的欢迎程度。」
「这一点我明白。不过,罗伯特,这样的专栏我不太可能写太长时间。」
林朝阳跟《纽约客》一般的撰稿人不一样,他成名多年,常年笔耕不辍,因而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专栏写作当中。
戈特利布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沉吟着说道:「《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这几篇文章我们可以先发表看看效果,你再多写几篇凑成一个季度。
未来如果读者反响好的话,我们可以每年做一个系列的专栏文章,怎么样?
一戈特利布的这个点子不错,林朝阳欣然同意,「可以。」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这一系列的专栏文章需要一个好听点的名字,你想好了吗?」戈特利布问。
林朝阳神色沉吟,说:「就叫《舌尖上的中国》吧。」
戈特利布口中念了两句,露出笑容,「很好!」
林朝阳在《纽约客》杂志社待了一上午,跟戈特利布有说有笑,也成了《纽约客》许多编辑和作家眼中的焦点人物。
大家都很好奇,这个能让戈特利布愿意花费一上午时间相陪的亚裔面孔是何许人也。
「《楚门的世界》看过没?它的作者!」
林朝阳的身份没什么保密的,在它刚到办公室的时候,戈特利布就给几个亲近、得力的编辑和作家介绍过。
没用一上午的时间,关于林朝阳的身份已经传遍了,大家也对这位来自中国的作家充满了好奇。
要知道,在《纽约客》这份美国顶尖的文艺杂志上,中国人的身影也不多见,林朝阳前些天才刚刚接受了《纽约客》的专访,今天又出现在杂志社。
听说他要在杂志上开专栏,大家更感觉意外,看来这位中国作家深得戈特利布的欣赏啊!
自《纽约客》杂志社离开,林朝阳便回到了安索尼亚公寓。
专栏文章写了几篇,要等发表后的效果再动笔,陶玉书也回了香江,接下来他得把重心放到新作上了。
有前几天对罗恩·伍德鲁夫的大量采访资料,和一路在美国体验的风土人情,新作的开篇很顺利。
不过他终究不是美国人,短暂的体验在深入写作时还是会遇到一些难题。
有时候林朝阳会跑到纽约中央图书馆查查资料,有时会把芦安·瓦尔特叫到家里跟他交流交流创作细节,大多时候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进入写作状态后,他每天大概7点半起床,然后下楼在附近的咖啡馆吃个早餐,散散步后回到公寓开始写作。
写到下午两点,就出门吃个午餐,之后就在外面游荡,
写书大半个月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央公园到哈德逊河,59街到110街,将整个上西区逛了个遍。
当然,他的游荡不是无所事事的游荡,他会跟陌生人搭话,聊聊天,也算是一种采风。
等到傍晚七八点吃完晚饭再回公寓,接着写上两三个小时才睡觉。
如此循环往复。
对了,中间他还去了两回华尔街。
到6月中旬的最后一天,他的新书已经写了10万字,效率相当可观。
这天他接到《纽约客》麦克拉思的电话,说6月最后一周的样刊已经出来了。
林朝阳《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专栏文章的第一篇《自然的馈赠》就登在上面,他为此特地跑了趟《纽约客》杂志社。
《纽约客》自创刊以来,便坚持使用漫画呈现纽约都市生活抑或时政大事,
至今未变,这不仅是杂志一直以来的特色,也是所有读者对它的固有印象。
内页的三栏版式、卡尔森字体、插图和广告分布,在近几十年当中也未曾做过多大改变。
林朝阳的专栏文章被放到了「生活与信笺」(LifeandLetters)栏目中。
在麦克拉思看来,《舌尖上的中国》的几篇文章写的是饮食,但更多的是文化、是人与自然的相处、社会的发展变迁,放在「生活与信笺」当中风格是十分契合的。
「林,你觉得怎么样?」麦克拉思问正翻着样刊的林朝阳。
「很好。」
麦克拉思点了点头,「那就没问题了。下周一,这份刊物就将出现在美国各大书店和书包摊上。」
《纽约客》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周刊,每周一出刊。
带着一份样刊,林朝阳离开了《纽约客》杂志社。
「林,你真不考虑用电脑来写作吗?」
过了几天,芦安·瓦尔特再次被林朝阳呼叫到了安索尼亚公寓咨询创作中的生活细节问题。
「你用中文写作的时候我不知道,但现在用英文写作,应该还是很方便的。」
「手写更有感觉。」
芦安·瓦尔特耸了耸肩,他认识的每个作家似乎都有点独特的个人癖好,林朝阳这种已经算是非常健康的了。
他看了看手表,「已经中午了,准备请我吃点什么?」
「我给了你带薪摸鱼的机会,不应该是你请我吗?」
「你一年的版税比我十年赚得都多,别这么吝啬了。」
两人互相开着玩笑,出门去觅食。
有个午餐搭子,林朝阳的觅食范围拓宽了不少,和芦安·瓦尔特跑到了86街的一间老铺子:巴尼格林格拉斯餐馆。
据芦安·瓦尔特说,这家店从1908年开业,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了,特色是鲟鱼、三文鱼和白鲑鱼。
「它在纽约的美食客当中有个绰号,叫鲟鱼王。」
芦安·瓦尔特眉飞色舞的给林朝阳科普着小店的历史和特色。
「嗯,还不错。」
林朝阳品味着店里的特色熏三文鱼,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听着他的评价,芦安·瓦尔特略显不满,吐槽道:「你这种难伺候的食客,
估计没有餐厅会欢迎。」
结账的时候,林朝阳在桌上押下了一张5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