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1章 来者不善(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1章 来者不善(4k) (第2/3页)

的百姓多以张鲁为尊,公与之相见,务必谨慎。”

    荀攸如何看不出赵嵩的想法,安抚道:“伯高放心,我只见他一面,并不欲做他事。”

    赵嵩这才放了心。

    旋即安排张鲁来见荀攸。

    张鲁比荀攸想象地更识时务。

    两人见面之时,张鲁丝毫没有摆什么世外高人的架子,姿态虽也有些不卑不亢的味道,但面对荀攸的询问,皆有回答,话中连一丝阴阳怪气都没有。

    在赵嵩眼中,两人相谈甚欢。

    可他却不知,张鲁越是这般低调配合,在荀攸的眼中,张鲁的危险性就更大。

    当日,荀攸就写了一封密信,通过校事郎的渠道送向雒阳。

    在向天子说明了他这些天观察到了汉中五斗米教情况的同时,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

    因为信奉五斗米教的汉中百姓太多了,且多为贫苦百姓,荀攸又非铁石心肠,不愿对无辜百姓下手。所幸这些天的观察寻访,终于让荀攸发现了五斗米教的一处弱点。

    如今的五斗米教其核心在于系师一人,而系师则是张氏代代相传。

    荀攸的办法正是针对这一弱点。

    先由朝廷出面,肯定五斗米教的存在,由此安抚教众。

    此后稳妥点的办法是为张鲁在汉中郡设立一个专门的官职,并以此限制规范张鲁的行为。激进点的办法则是釜底抽薪,直接将张鲁召到雒阳为官。

    什么?不愿意当官?

    五斗米教的教众不好针对,但张氏就不一样了。

    但无论是荀攸的哪一种建议,将五斗米教的传播限制在汉中郡,都是必须要做的重中之重。

    做完这些,荀攸了了一桩心事,然后才准备出发前往巴郡。

    这个时候,荀攸抵达汉中并略作停留的消息已经传至巴蜀,有反应的何止巴郡官吏。

    居于广汉郡雒县的安西将军桓典与益州刺史种拂听闻消息后,即便是他们,也不能无动于衷。

    种拂遂请桓典上门商谈,同来的还有三人。

    贾龙乃是三蜀之一的犍为郡人,曾经帮助种拂平定了马相之乱。在种拂担任益州刺史后,贾龙得到了重用,被拜为兵曹从事,掌管州兵。

    赵韪乃巴郡人,曾为大司农所属太仓令,后因病辞官回乡,得桓典辟为屯田校尉。

    两人皆是各自的长官的得力助手。

    两人之外,还有治中从事王商,其出身三蜀之广汉郡,声望在益州名士中名列前茅,与益州之外的数位大儒皆有交情。

    种拂率先说道:“前巴郡太守赵部任期未至,天子下诏拜为侍中,另派荀攸而来。而今看来,只怕来者不善。”

    桓典叹息道:“吾为安西将军,但近年来于益州新增的屯田田亩甚至不如荆州刘表,每每思来,深觉辜负天子信重,甚是惭愧。”

    贾龙与赵韪对视一眼,哪里听不明白桓典和种拂两人话中之意。

    荀攸很明显和当初的桓典一样,都是被一门心思锐意进取的天子塞进来的。而与旧臣桓典相比,荀攸毫无疑问是作为天子心腹而来。

    种拂与桓典的意思很明确,荀攸来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政绩。尤其是桓典,近乎于提出了明确要求——开荒屯田的面积起码得比得上荆州。

    按理说两人的要求不算过分,天子做了动作,挥了鞭子,他们起码得动上一动。

    但贾龙与赵韪却面露难色。

    张张嘴很容易,可新增的田亩从哪里来?

    大族们动用人力物力辛苦开荒得的新田,凭什么要白送给朝廷呢?

    而这個问题,正是益州开荒屯田一事进展缓慢的原因。

    还是身为屯田校尉的赵韪率先开口道:“将军,巴蜀现状如此,与扬州、荆州皆有不同,屯田一事进展缓慢,正是因为巴蜀民风淳朴,蛮夷多慕王化,无须用屯田诱之便可使之归心。”

    桓典见赵韪又是这种老生常谈的推诿之言,心中不禁生了几分恼怒。

    他提醒道:“去岁兖豫等五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