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一拍即合 (第2/3页)
竟自刘辩宣布说要出巡,并将地点定在河间国已经半年了,在这种明知道天子出巡的情况下还能出问题,平日什么样可想而知。
刘辩没有选择节省钱财的水路,放弃了顺着黄河而下,就是希望多看一看路上的情况。
只是等到刘辩抵达河内郡治怀县后,打算加快速度,一路直奔东边的魏郡时,忽然得了一桩消息。
杨彪苦着脸对刘辩说道:“此等小事,本不该打扰陛下,只是小儿无状,受了些伤,需要静养,不能随驾而行了。”
刘辩明知故问道:“却是何故?”
“唉,是小儿有错在先,怪不得别人。”
“公既然不愿意说,也罢,就留令郎在怀县好好休养吧,待养好了伤再追赶行在。”刘辩说道。
“……是!”杨彪一怔,按照陛下的性格,不是该继续刨根问底的吗?
刘辩看着告退的杨彪,有了一个司空父亲后,杨修记吃不记打,早已忘了曾经被刘协教训过的过往,跳的很欢。
单就董卓之事,其实本该只有那些高官近臣才会知晓的,结果却被杨修闹得行在人尽皆知,而杨彪实则难辞其咎。
这也算是给杨彪和杨修的一个警醒吧。
……
等到行在离开河内,抵达冀州,刺史应劭并魏郡太守栗攀携一众属吏迎接。
栗攀又是刘辩没有听过名字的人,不过他在每年的政绩考评中表现不错。在多次整顿吏治之后,如今的官员考察体系还是相对可以信任的。
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刘辩这些年见过的有才能的无名之辈不差这一个。
至于刺史应劭,就更不用说了,刘辩对他可谓是无比满意。去年都不用朝廷出兵,就近乎将冀州的叛乱消灭于萌芽之中。
其实光从在田间忙碌的百姓们的衣服补丁之上就能看出,魏郡的民生不如河内。
这倒不一定是魏郡太差,很可能是河内太好了。
应劭与栗攀陪在刘辩的身边,相较于并未怎么同刘辩有过接触的栗攀,应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