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0章 教化之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70章 教化之道 (第1/3页)

    刘辩接到何苗与董重的奏书时正在召集朱儁、皇甫嵩等一干重臣商议朔方郡和北地郡的相关事宜等军国大事。

    因为两人的奏书事关重大,而尚书台的长官皇甫嵩和副手荀彧都在云台殿,尚书们不敢擅专,第一时间便将之送来了云台殿中。

    有一说一,刘辩虽然已经有了息兵安民的打算,但两个开府将军的部曲并不在他第一时间想要削减的兵力之中,而且他虽然也思考过如今的汉室还需要两个开府的外戚将军,答案是有没有都行,但他也没想着即刻就免了两位开府将军的职位。

    当然啦,最关键的理由是何苗并非那种跋扈的外戚,他本身因为特殊的成长经历本就不是这路人。至于董重,他倒是想跋扈,但没这个本钱。

    不过何苗与董重能够主动上书请辞,还是让刘辩心中一暖。

    到底是自家亲戚,虽然能力差了些,但知道为他分忧。

    先将两人的奏书放到一边后,刘辩对着朱儁等人道:“方才说到重新在朔方郡屯田,困难重重,重修水利,迁徙百姓,派兵戍卫,所需人力多矣。又过去多年屯田,朔方水土有变,不宜多开垦耕地,可否迁徙已经会说汉话、知道礼仪的匈奴人前往此处,同样编户造册,一如农户。”

    而且刘辩记得河套的确位置偏西北,和河西四郡一样,农业全靠灌溉,一旦过度开发,很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而黄河的存在让这片黄土高原的中心沙漠化所造成的危害更深。

    皇甫嵩听后拜道:“陛下,草原之上人员流动复杂,尤其是放牧者,必须时常迁徙,便是真的在朔方郡设立之初编户造册,只怕也收不上来税。”

    刘辩隐约记得有一种储存草料的办法叫青贮,但具体如何做,他就不知道了。

    只问道:“朕听闻草原之上,会在秋季收取牧草进行储藏,如此,可否为每户划定放牧的区域,改良他们储藏牧草的方式,减少他们的流动。”

    皇甫嵩答道:“其存储过冬牧草多以干草为主,不然容易腐烂。”

    “至于按户……草原之上多有天灾,单以一户,只怕难以抵御。”

    听到皇甫嵩说着自己知道的信息,刘辩明白自己有些急着恢复故土了,于是乎只能回到最开始的无奈之选:“以郡之名,行属国之实。”

    “陛下明鉴!”朱儁、皇甫嵩等人齐齐拜道。

    但要让刘辩安心接受现状是不可能的,好不容易有机会将河套重新拿到手中,刘辩哪肯只要名义上的掌控权?

    他说道:“过去几年,朝廷在羌人、匈奴人中推行教化,让他们明礼仪,知廉耻,遂有如今凉州并州之安定。只是受教化者多是耕种者,又如匈奴人中受教化者还有各部贵族,其大多接受教化、学习礼仪是为了做官吏。”

    “而今,朕欲更进一步!”

    “南匈奴,内附多年,其各部部众,亦朕之子民也,自然也要使其明礼义廉耻。”

    刘辩向重臣们宣布了他对于未来匈奴人的野望,不能把放牧的匈奴人排除在受教化的范围之外。

    教化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并非朝廷派去几个人就能成功的,在场的重臣自然都明白这个道理。

    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

    最终,他们得出了结论,对于匈奴人,还是要自上而下——只要匈奴的贵族们一心来当汉官汉吏,那么上行下效,不愁那些居无定所的放牧人没有这样的想法。

    刘辩最后补充道:“除了儒家经典之外,张鲁的五斗米教,乃至于元帝之时传进来的佛教,都可以尝试着放到并州去……其各家想法虽与儒家不同,但总归是胜过匈奴人自身的巫术。”

    一众儒家出身的大臣听了,虽然觉得有些腻味,但也没人觉得这两者能够有比得过儒家的教化之能,都没有反对。

    正如皇帝所言,但凡能够造成些影响,都比匈奴人继续维持着他们的传统要强。

    商议完了此事,很快进入了下一议题。

    所谓大事开小会,云台殿中的办事效率要比朝会之上快多了。

    太尉朱儁开口道:“西域撤军之后,需得留有驻军,不然恐西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