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5章 你这浓眉大眼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5章 你这浓眉大眼的 (第2/3页)

子给我还回来!

    所以,在蔡邕张口就来后,刘辩也来了一句张口就来:“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但蔡邕并未因此而停下打算,反而继续劝道:“陛下,昔日雒阳文风最盛之时,有太学生三万,遂为一时之美谈,今国朝昌盛,正是兴文教之时!”

    瞧瞧,为了多收一点学生,蔡邕已经做到了如此地步,竟都开始这么公然夸奖起他来了。

    刘辩也知道蔡邕为了汉室的教育事业操碎了心,对于蔡邕的请求,刘辩也不能全然否决,教育的好处无需多言。

    当即他在思索之后说道:“太学出了三千五百人,朕便准太学明年三千个减免赋税徭役的名额。若是公还想为太学扩招,那便多招一些自费的太学生,多收些学费,以补郡国失去赋税徭役的损失。”

    最初听到刘辩只给太学三千个名额,蔡邕正要说上两句,总不能国库的收入多了,太学生的数量还减少了吧!

    后来听到刘辩愿意用多收的学费来补免除徭役赋税的太学生,蔡邕则细细想起了其中的可能性——即便是权贵子弟,因为子孙众多,也不可能全都获得进入太学的资格,而且近年来太学日渐红火,虽还比不上那些阀阅的家学,但却是个增长资历、寻找机会的好地方。

    一旦放开收取愿意付费富贵子弟,蔡邕觉得最终达到他所求万人问题应该不大,也就没再纠结了。

    见到蔡邕接受之后,刘辩继续说道:“至于鸿都门学,便先扩招两千,以观后效吧!”

    太学三千,犹犹豫豫,门学两千,张口就给。

    见到这反差的一幕,蔡邕虽然知道鸿都门学人少,近些年他也看到了鸿都门学的作用,但心中还是不免有一个想法——该不会等到某一日,太学被鸿都门学超越了吧?

    但他随即将这个想法抛出脑海,太学研究的是经典,是大道,鸿都门学所教授的虽也是利国利民之事,但却是小道。

    虽不能因为其是小道而荒废,却也不至于为了小道而舍本逐末。

    蔡邕还算满意的离开了。

    而刘辩则暗自感慨道,国家的岁收多了,可花钱的地方也多了。

    蔡邕不是第一个找准机会同他要钱的公卿了。

    实际上,最先问刘辩要钱的反而是尚书令皇甫嵩,他发现尚书台存放的公文日渐增多,人员也在增加,原本的尚书台已经有些不够用了,希望能够增加尚书台的屋舍,对此,刘辩肯定是要答应的。好在台阁区还有多余的空地,而且在三署从台阁区搬到城外之后,还剩下了一些闲置的官署,倒也不用担心宫中的位置不够用。

    却说刘协的婚事经过董太后做主,最终还是定下了董承的女儿、董姮的妹妹。但这时,刘协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了,自从隐姓埋名跟着华佗行医之后,刘协可谓是见多了世间疾苦。

    这一日,刘协少有地回了宫。

    董太后则又举办了一场家宴,邀刘辩参与,家宴之上,刘辩瞧出刘协的欲言又止,并在事后找到刘协问起。

    刘协倒不讳言,小小年纪便略带感怀地说道:“皇兄,这段时间我跟着华公行医,所见病患……非一言所能论之……虽然鸿都门学的医科已经在大力发展多年了,但学医本就非数年之功,便是在河南尹治下,我亦见过不少被庸医所害之人。”

    “我听说在其他州郡,乃有百姓连庸医都寻不到,只能求助于巫术符水等。”

    刘辩知道,此事归根结底还是良医的数量不够,尽管他已经在着力培养了,但对于整个天下而言还是沧海之一粟。

    其实早在华佗和张仲景入鸿都门学之初,便定下了培养弟子遣派至各郡国的大略。

    刘辩见刘协如此作态,心中还是有些欣慰的,想了想他对刘协解释道:“原本朕便有意在郡国及县乡设立医官,只是受限于可用之才不足、国库钱粮有限等缘故,一直没有施行。眼下若想在县乡普及,还有不足,郡国一级应能完全可以实现了。”

    “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