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我,史子眇,大汉帝师(一) (第3/3页)
上,可谓是怡然自乐。
虽然心中还是会有些想念,但史子眇明白,他们之间的缘法应是尽了。
而为了不被旁人发现自己的踪迹,史子眇并未打出自己的名号,但他到底是个有技艺在身的道人,平日里给人瞧个病啊,开解一二忧思啊,种种皆不在话下。
也因此,虽是在山上隐居,但史子眇仍能断断续续地了解到外界的消息。
刚抵达少华山不久,史子眇听人说起雒阳的史侯是个贤明的皇子,得到了雒阳很多官员的拥戴。
乍一听闻这则消息,史子眇在最初的欢喜之后立刻意识到,他养大的皇子只怕处境不妙啊,毕竟皇子此前没有和天子在一起生活过,虽血脉相连,但却没有相处过。
之后果然如史子眇所料,即便他冒着暴露的风险主动打听消息,也没有打探到更多。
这样,史子眇也只能叹息了!
又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曾经安分了数年凉州叛军卷土重来,打到了右扶风,史子眇虽然觉得他们未必能打到长安,更别说还在长安城东边的少华山了,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再度收拾好行囊,准备一旦有变他就去华山结庐隐居了。
好在这一次,朝廷派遣大军不仅守住了右扶风,还反攻进了凉州。
史子眇又听到皇子的名头了。这时候,人们仍还唤皇子“史侯”。
史子眇听说了,这次朝廷大军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不仅仅在于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两人指挥得力,更在于汉阳郡冀县一直没有被叛军拿下,不仅如此,冀县的汉军还借助此县干扰叛军的粮道,并且在叛军撤退之后,叛军首领王国更是被一个叫关羽关云长的人给宰了。
听到贼首死了,史子眇很是高兴,但接下来他就一头雾水了。
因为他听说这个关羽乃是史侯托车骑将军举荐的,据说还是受了养育史侯长大的史道人影响……
“我怎么不记得我知道关羽?”史子眇心中腹诽,不过他也没有反驳,毕竟他知道很多话在口口相传中就会变味,背后的真相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不过自从这事之后,关于史侯的消息逐渐多了起来。
也让史子眇更频繁地怀念起那个被他养大的少年。
只不过,关于史侯的消息有很多在他听来都很假——什么史侯被史道人带着长在民间,和普通百姓过着一样的日子,所以史道人教会了史侯知晓民间疾苦……
史子眇哪敢给皇子苦吃,他吃苦还差不多。
当然,也有在史子眇听来很真实的——史道人当真是天下名师啊,史侯少而贤良,肯定少不了史道人的言传身教。
每到这种时候,史子眇心中就会忍不住的雀跃:“啊对对对,都是我教的!”
又比如史侯曾经说过的一些流传出来的话语,什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云云。
史子眇觉得,这些话虽然不是他教的,但其中的道理他可都教过。
随着史侯的名气越来越大,再之后,关于史侯的事,传来的都是好消息,史侯的称呼也逐渐被太子所替代。
史子眇在听人谈起国事时,总是避不开太子的存在,而提起太子,许多人也总是忍不住谈起那个自幼教导太子,并且在之后功成身退、不慕名利的史道人。
然而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句感慨:“若是我的儿女能够得到史道人的教诲,那就好了!”
再后来,史子眇又听到了关羽的消息,这一回,关羽搞了一桩大事,处置了雒阳县的许多犯法的乡官里吏。消息传到京兆尹,甚至让这边的小吏欺压百姓的行为都少了些。
而随着关羽的扬名,当初关于关羽如何被太子通过车骑将军何苗举荐的故事再度盛行起来。
这时候,就连史子眇都不禁怀疑,难道是他什么时候向皇子提了一嘴,结果他忘记了,皇子却记下了?
想着想着,史子眇自己都觉得这是真相了。
——没错!我,史子眇,就是大汉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