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4章 吏事之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4章 吏事之书 (第3/3页)

的猜测——因为他觉察出光禄勋傅燮隐隐以那人为主,而能让傅燮如此态度的,全天下只怕也只有一个人吧。

    也就是如今的三署郎官失去了原本戍卫宫廷的职责,转变成了完全的官吏培养基地,不然张任一定能第一时间认出刘辩。

    没错,说话的正是刘辩。

    他此次带着傅燮和徐庶来到三署所在,除了想要近距离看一看三署郎官的情况之外,还因为北地郡和朔方郡在招纳了不少鲜卑部族之后,急缺人才,这才专门带着徐庶来到了三署,直接绕过“中间商”。

    不过,他也由此发现了一些此前被他忽视的问题。

    对于那些家学渊源或者是因为家世有过自小在郡县之中为小吏的人来说,他们在吏事的考核上拥有着天然的优势。

    与之相对的,平民出身的诗人即便通过孝廉、太学考试等方式成为郎官进入到三署,即便太学生会相对好上一些,但也会因为对吏事的不了解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

    但刘辩觉得,不能让人输在起跑线上。

    靠着造纸术和印刷术两把利剑,拥有儒家经典包括各家的注解的书肆早已经在天下郡国开花结果。

    而如今的各类儒家经典,哪怕是比较僵化的太学考核内容,其中也有对于如何施政的指导思想——但也只是思想了,对于具体的实务,虽不能说是没有涉猎,但却一直都不是儒家考核的重点。

    现在的汉室,还缺一个《吏事书》。

    不过眼下,刘辩并未先提此事,而是继续徐庶道:“元直怎么看?”

    徐庶自然明白,前一句是问事,这一句是问人了。

    眼前的张任优缺点很明显——很有潜力,瞧着也不缺武力,最大的问题只是欠缺些经验。

    但这其实不算问题,徐庶觉得只要将人丢在北地郡历练个一年半载,胜过在三署学三年。

    念及此处,徐庶答道:“多多益善。”

    刘辩听后忍不住笑道:“元直倒是贪心,就是不知道傅卿舍不舍得了?”

    “如何舍不得?”傅燮本就是北地郡人,他刚出生时,北地郡还没有内迁,后来北地郡屡有反复,如今总算完全恢复了故土,他自然愿意北地郡一直在故土繁荣下去,而前往北地郡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

    这既是私心,也是公心。

    他旋即问张任道:“我观你在吏事之上造诣日渐深厚……今北地郡重归旧土不足一岁,正缺良吏,不知你可愿前往?”

    听到前面这些言论,张任哪里还不能确认自己碰到了谁……匆匆行礼之后,他立刻表态道:“万死不辞!”

    只选定了一个人,徐庶是万万不能满意的,而傅燮对此也没有藏私。

    只不过在确定了张任之后,傅燮却是先向刘辩举荐道:“陛下,臣之犬子傅干虽不才,却也有些本事,多年来常跟在臣身边照顾。今北地有需,臣愿举之入北地为吏!”

    若是其他去处,傅燮自然是不愿举荐傅干的。

    实际上,作为他的儿子,傅干本就有成为郎官的资格,只不过按照傅燮的想法,他一日为光禄勋,作为郎官的傅干便得一日不得升迁,这是他必须要避嫌的事。

    但回到条件艰苦的家乡就不一样了。

    虽然傅干一直跟在他身边,好些年没有回到家乡过了。

    “内举不避亲,乃是古时的贤举,干有贤才,卿早该举荐的啊!”刘辩说道,“待到元直回北地郡之时,就让他跟着元直一同前往北地!”

    “元直,北地郡中还有哪些合适的官职?”

    未等徐庶回答,傅燮就首先说道:“陛下,万万不可,犬子缺乏经验,当自小吏做起。”

    刘辩听后说道:“具体如何,卿与朕都莫要插手,便由益德和元直量才为用吧!”

    傅燮这才不复多言。

    之后,在傅燮的安排之下,徐庶擢选了好些贤才,随后才满意地离开了三署。

    在回去的路上,徐庶的脸上洋溢着散不掉的笑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