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5章 操作系统内核(3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5章 操作系统内核(3k) (第2/3页)

机,现在开了也没用。

    他拿出纸笔,开始画电路图。

    录音机做存储,理论上并不复杂,从音频输出口接线到转换器,模拟音频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再通过接口输入到计算机里。

    这是读取,写入就反过来就行了。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数据起始定位等小问题。

    不过由于录音磁带频响范围有限,导致理论传输速率很低,9.6kbps左右的样子,也就是1kByte/s。

    再结合磁带的录音长度,一盘标准磁带单面的数据容量很小,大概2M左右。

    听起来好像很弱,但是以上关于速度和容量的讨论,是基于高振东前世数字技术已经大大发展的前提下。

    而实际上,这个速度和容量放到1959年,那就是神!

    特别是容量,在这个普遍以几k几十k来论存储容量的时代,2M不到看起来不大,实际上简直就是超级空间。

    这种对比其实也正常,谁都想不到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何种变革,在IT圈子里,最著名的段子就是比尔大门(Bill Gates)的名言:“640kByte内存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人永远用不完这么多内存。”

    然而,没多久,现实就给了这位大佬一记狠狠的大嘴巴子。

    作为外存,1kByte/s的速度,在这个时代也是足够用的,而2M左右的容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前所需。

    还是拿比尔大门的东西来举例,因为他出名啊。

    成熟的indos时代到来前,巨硬的最后一代命令行操作系统Dos6.22的核心部分,一张1.44MByte的3.5寸软盘就能装下了,而且还能剩余不少。

    这意味着,高振东能在上面,存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了。

    一盘磁带存操作系统,一盘磁带存C编译器,完美。

    而且录音磁带存储有个好处,由于信息密度极低,它的可靠性很好,只要略微注意维护,上面的数据能存很久。

    就好像曾经有人问,怎么才能可靠的长久保存一些信息,回答是:刻在花岗岩上。

    这在这个信息设备的可靠性还不怎么样的时候,这是个很大的优点。

    不过,要把磁带用起来,除了转换设备之外,还需要编一下配套软件,但是这些都难不倒现在的高振东,他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用开挂,都能把这东西做出来。

    唯一麻烦的是这里面用到的数字电路所有逻辑门,都要靠晶体管一个一个的搭。

    好在有了晶体管计算机经验的高振东,对这个是轻车熟路。

    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在高振东画图编程,娄晓娥听歌做饭中慢慢溜了过去。

    忙碌间隙,娄晓娥偶尔看一眼更加忙碌的高振东,脸上的笑容和眼中的光芒从未停歇。

    两人甜甜蜜蜜的吃完晚饭,高振东把娄晓娥送回家,例行抽奖。

    看看今天他抽到了什么?——《深入理解Linux内核》。

    这是一本基本上没有太多实际的代码,但是处处都在教你怎么写一个操作系统的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