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高高兴兴花钱 (第2/3页)
的影响不大。”
“别看了别看了,直接验算吧,我看高总工的设计说明里,有相关的计算依据和说明,没有列出来的项目,其计算条件也基本足够了,能算。”
“先别急着算,看看他的依据、常数、公式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后面就不用算了嘛。”
“不用看,我看过了,没问题……”
听到这里,海装局的同志喜上眉梢,难道真的有用?
对于这个东西,他们的想法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主要是高振东名声太响,成果太好,万一有用呢?但是内心抱的希望并不大,毕竟跨界有点狠了。
但是听这些船舶专家议论了半天,好像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找出毛病来。
对于这个趋势,海装局表示喜闻乐见。
船舶的设计是复杂的,但是这个阶段又是简单的,至少通过一些不太多的选定参数和不太复杂的计算,能够算出一些结论来,这些结论能够支撑设计人员了解某些核心参数的范围,比如速度。
时间很快过去,搞流体的同志们脸色越来越古怪,随着负责计算的同志最后一笔落下,几位同志抬起头来,面面相觑。
见他们没有说话,海装局的同志有些急,你们这是干啥?什么结果,倒是说啊。
“同志们,情况怎么样?”
几位负责流体力学的同志相互对望,悄声交换了一下意见。
然后其中一位开口了:“从经验公式计算,这个船型在设定的发动机功率下,计算出来的速度范围,的确涵盖了18节。”
海装局的同志们大喜,哈,就说高振东同志靠谱嘛。
但是你们这表情是什么意思?不是都应该笑嘛?都给我高兴起来啊。
“那还有什么问题么?”
那位想了想,说道:“虽然这个范围涵盖了18节,但是并不表明它就一定会落到18节左右这个范围,因为这个范围的下限是15节,不能排除是15节的可能。”
15节也好啊,比特么11节强多了,海装局的同志心想,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出来。
“那高总工是怎么判断能够满足18节的指标要求?”
“高总工的计算,比我们多了几个预设条件和自设的公式,根据这些东西计算下来,的确是18节。但是这些条件和公式吧,以前从来没见过,没有应用的记录……”
海装局的同志听明白了,通俗的来说,高振东自学船舶设计之后,自己搞了些新鲜玩意出来,更进一步的证明了,这个船型,的确能在设定条件下,跑到18节。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高振东自己搞的这些新东西,是不是对的?
从感情上来说,搞船舶的同志,是倾向于相信的,毕竟能搞出更高指标的装备,谁不愿意?
但是从事实上来说,又不能如此草率。
同志们主打一个纠结,就很难办。
这是个无法验证的问题,但是海装局有自己的办法。
“同志们,你们现在有在该功率下,实现15节以上航速的方案没有?”
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