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

第275章 倭国银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275章 倭国银矿 (第1/3页)

    叛乱结束。

    大明王朝也恢复了往日的腐朽。

    但朝堂局势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宁王朱宸濠和兴王朱祐杬入朝为官,并且二王公然支持中山侯汤昊的易切提议,朝堂之上不再是文臣缙绅的一言堂,而是多出了一股崭新的势力。

    而且关键问题在于,皇帝陛下制定的这宗藩新制中,将王府教育体系也纳入了考核之中,但凡宗室子弟通过了专门为宗室制定的考核,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入朝为官!

    这才是文臣缙绅最胆寒的地方!

    为什么文臣缙绅可以把持朝政五十余年?

    难道这其中就没有大明皇帝试图收回权柄,改变这种现状吗?

    当然有,成化帝朱见深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成化帝最后成功了却也失败了。

    成化帝当国的时候,他确实是言出法随的皇帝陛下,文臣缙再难与其抗衡。

    然而等到他一驾崩,接下来的弘治王朝,却是成了文臣缙绅的黄金盛世!

    说一千道一万,文臣缙绅是不害怕出现什么暴君独夫的,因为诸如太祖高皇帝、成化帝这样故意苛责文臣缙绅的暴君独夫,他们又能活多长时间呢,不过四五十年罢了,文臣缙绅完全等得起!

    因为有着科举这个源源不断的供给存在,文臣缙绅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扶持提携后辈进入朝堂继承衣钵,以此保证权势不绝传承不断。

    所以哪怕是一时被天子打压,他们只需要暂时隐忍即可,也终会再有崛起之时!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一层含义就是,只要有天子,就有朝臣。

    那洪武一朝,可谓是对文臣最为严苛之时,剥皮实草,廷杖诏狱,哪一样不让文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基于兵权这个敏感的东西,武将勋贵的晋升条件是极其苛刻的,皇帝自然也不可能给他们留下传承道路,以致于某支战兵沦为某个武勋世家的私军。

    可还不等他有何动作,一个突然传回来的消息,却是引起了京师震动。

    这才是士绅缙绅真正担心的地方!

    不只是士绅缙绅激动,皇帝朱厚照同样也很是激动!

    毕竟野人可是说过,这座石见银矿可是藏银过亿啊!

    直到成化十四年,成化帝才根据太监汪直的建议,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说白了这也是成化帝为了制衡文臣缙绅而采取的手段。

    三年前去往倭国的使团终于返回大明了,而且他们带来了一个足以让所有士绅缙绅都为之疯狂的好消息——石见银矿确实存在,并且藏银量不可估计,至少远超大明所有正在开采的银矿!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王朝一年的税银收入也不过才三百万两左右!

    然而,现在情况却完全不同了。

    说句可笑的话,在这大明朝参加武科举,这些武夫不但要饱读诗书,而且还得有文采做出策略,“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

    正常一个出使他国的大明使团,正使一人副使一人,最多加上一些随行官员但也不会超过十人,然后就是行人司官员二十余人,总体人数确保在五十人以下。

    仅仅只需要换上一个天子,文臣缙绅就成功地卷土重来,再次执掌朝政大权!

    一代天子就算再厉害,不过数十年的时间,文臣缙绅们完全熬得起,也完全等得起!

    说句不好听的话,皇帝天子对文臣缙绅而言,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朱厚照激动得面红耳赤,狠狠捶了汤昊胸口一拳。

    这支使团由礼部右侍郎谢铎率领,汤昊派遣马永和邓伯颜率两千战兵护送,一去就是三年之久,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正当朝野上下都快要将他们给遗忘的时候,这些家伙终于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

    可到了弘治六年,朝廷定武科六年一试,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

    “嗯,先别高兴得太早!”

    也就是说,这座倭国的石见银矿,藏银堪比大明三四十年的税银收入!

    要是可以将其收入囊中,那他朱厚照还愁什么没有银子训练战兵了?

    当初汤昊为了推动大明走向海洋,所以设计道出了倭国石见银矿一事,逼迫朝廷派遣使团前去倭国查证,名义上是去调停倭国各地大名的内部争斗。

    所以朱厚照立刻召见了汤昊,后者听闻谢铎等人终于回来了,也是有些欣喜。

    汤昊没好气地提醒道:“那座银矿现在可还不是你的,而是人家大内义兴的!”

    文臣缙绅需要的是一個稳定的朝局和成熟的政务处理体系,只要大明这个强大的机器仍然在正常运转当中,那么无论御座上坐的那个人是谁,文臣缙绅都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相比于太祖高皇帝这种暴君独夫,他们自然还是更加希望每一任大明皇帝都最好是弘治皇帝这样的圣君贤主。

    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如果你写不出一篇好文章,便不能参加武试,更别谈什么高中武举人了。

    武将勋贵唯一的传承,可能就是科举之中的武举了。

    而这快两百人的使团队伍,几乎饱含了大明士绅缙绅各方势力,毕竟这么重要的事情,那肯定得派自己人过去,心里面才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