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3/3页)
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对周瑜的“隆中对”非常欣赏,当即表示同意,于是,周瑜动身回江陵,打算为出征做一番踏踏实实的准备工作,不幸中途染疾,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岁。
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国事,心系统一,给孙权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这才是周瑜真正的遗言,表现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狭小气量,而且恰恰是举贤荐能的坦荡胸怀。
事实上,在诸葛亮三气周瑜的这个历史时段内,两人根本没有打过照面,周瑜的确如演义所说在南郡、柴桑一带(都位于长江中游沿岸)活动,诸葛亮却远在偏僻的桂阳郡、零陵郡(都在今湖南南部)“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做后勤保障工作。
陈宫痛恨曹操的真正原因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操与宫(在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曹操事后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则因此看透了曹操的狠毒奸诈,冷酷无情,于是就弃之而去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写入了京剧《捉放曹》,并且成了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于是,人们都知道陈宫是因为吕伯奢一家的惨死而开始痛恨曹操的,然而,真正的历史却并非如此。
历史上陈宫和曹操结怨是缘于一个城市的毁灭和一个名叫边让的人的死亡。
边让,字文礼,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县)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士。
边让博学善辩,宾客满堂莫不羡慕他的风采;他长于诗赋,其《章华赋》名噪一时。大将军何进听说他的才名,征聘为令史。在大将军府任职的孔融、王朗等知名人士都亲自登门拜访,和他结交。大学者蔡邕也很敬重他,大约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左右,蔡邕于正在亡命之时给大将军何进写信推荐边让。信中称赞边让“心通性达,口辩辞长。非礼不动,非法不言”;认为他的“阶级名位,亦宜超然”,不能“随辈而进”,也就是说,要破格提拔,不能论资排辈;指出当时朝廷对边让是“大器小用”了,好像用煮牛的大鼎煮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