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40章 (第1/3页)
两年后,沈括奉神宗皇帝之命到苏轼为官的两浙地区视察工作,临行前,喜爱苏轼诗歌的神宗特意嘱咐沈括到了杭州不要为难苏大诗人。
沈括和苏轼虽然一个擅长搞理科,一个是文学泰斗,但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曾经是国家图书馆的同事,所以彼此之间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两人见面之后,沈括先嘘寒问暖哥们儿义气一番,接着便要欣赏苏轼最近的诗文。苏轼向来对自己的字和诗都很自恋,就挺高兴地写了送给沈括,却没想到这些诗作后来竟成了他的罪证。
公元1079年,变法派中的李定等人故意歪曲苏轼的诗句,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结果,苏轼到任湖州还不足三个月就因为“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令苏轼没有想到的是,他曾经的好朋友沈括竟然也站出来揭发批判自己。沈括以苏轼当年送给他的诗作为所谓的证据,向中央举报苏轼,说苏轼在诗里面诽谤朝政,讽刺皇帝。
幸亏宋神宗不是个真正糊涂的皇帝,且颇有爱才之心,而且宋太祖赵匡胤早在建国之初就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所以苏轼才在坐了103天大牢、几次濒临被砍头境地之后幸运地逃过了他人生中这最可怕、最沉重的一劫。
如果说沈括不念旧情,栽赃诬陷苏轼还有些政治立场之争的色彩,那么他对于王安石的落井下石就只能证明他是个心黑脸厚、负义忘恩的反复小人。
如前文所言,王安石升任宰相开始变法时,沈括积极参加,力挺新法,成了变法派中的中坚人物之一。但是,几年之后,当宋神宗迫于皇太后的压力罢了王安石的相位时,沈括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上书历陈新法的弊端和害处,气得王安石骂他“沈括小人,不可亲近”。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走上了越来越远的外放之路,正是即从黄州到杭州,便下惠州向儋州,而沈括的官却越做越大,甚至成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公元1080年,为抵御西夏,朝廷任命沈括为延州太守,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两年之后,又升龙图阁直学士。
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沈括不久就遇到了麻烦。在永乐城一战中,他和给事中徐禧等人贪功冒进,不听随行内侍李舜举劝告,在死地筑城,结果酿成永乐城惨败,损失士兵两万余人,民夫无算,高永亨、李舜举等都壮烈牺牲。此战是北宋历史上较大的惨败之一,并使得平夏城大捷之后良好的统一形势被葬送。
此事沈括虽非首罪,但他毕竟负有领导责任,加之在战役中救援不力,因此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从此形同流放,政治生命宣告完结。
1088年,沈括移居润州,将他以前购置的园地加以经营,命名为“梦溪园”,在此隐居。
苏轼此时恰好又在杭州为官,担任比通判高一级的州郡一把手——太守,和沈括所在的润州相距不算太远。
赋闲在家的沈括听说苏轼当了杭州太守,便耐不住寂寞和清贫了,居然跟没以前的事一样,经常厚着脸皮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