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章 (第2/3页)

,饮食衣服之奉,仍旧无改。

      班师之后,宣宗皇帝仅仅诛杀逆党王斌等六百余人,胁从者皆不问。

      明宣宗本来想一鼓作气挥军趋彰德,把另一个叔叔赵王朱高燧也一并擒来。大臣杨士奇苦劝,认为赵王谋反无实,又属至亲,攻之没有正当理由。

      明宣宗很听谏劝,回京后派人送亲笔信晓谕。忐忑不安的朱高燧见信,大喜曰:“我得活矣”,忙上表谢恩,上献自己所有护卫军队。

      明宣宗收其所还护卫,保留其仪卫司(仪仗队)。这样,赵王朱高燧得以善终。

      朱高煦虽为囚徒,大宫殿大酒大肉仍旧享受,诸子妃妾也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按理说装装孙子哀乞苟活也能善终。

      有一天,明宣宗处理朝政后心情不错,亲自去逍遥城(宫殿名)去看望这位被拘禁的叔王。

      朱高煦不知哪根筋又搭错,倨傲不拜,横坐于地,冷眼观瞧明宣宗。

      宣宗围着这位皇叔转了几圈,本想好言安慰几句,说说亲情叙叙旧,不料想,朱高煦忽然伸出一腿使个大绊子,把明宣宗绊倒在地。

      宣宗大怒,立刻命力士从殿外抬口大铜缸进来(就是故宫里常见那种),把朱高煦扣闷在里面。

      铜缸重三百斤。这位汉王身板特好,孔武有力,用脖子还能把缸顶起,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又朝宣宗逼近。

      盛怒之下,明宣宗派人抬来数百斤木炭,堆积于缸上,然后点火燃之。不久,炭烧铜熔,把朱高煦烧成一堆灰烬。

      宣宗皇帝余怒未消,下令把朱高煦诸子全部处死。

      纵观朱高煦所为,比其亲爹朱棣相差远矣,可以说是判若云泥。他既无深谋远虑,又无能将谋臣,更无坚城广地。老王爷为老不尊,仓猝起兵,困守孤城,一俟宣宗侄子皇帝亲征,根本未作有效反抗,即刻束身就缚。

      败则败矣,认命拉倒,还能保全残年。岂料,这王爷又伸出臭脚,绊龙一跤。从此下三滥行径,可知朱高煦毕竟只是一介赳赳武夫,实无大计。

      历史往往会惊人地相似,有时是喜剧,有时是悲剧,有时是笑剧。不幸的是,朱高煦拔个末筹。虎父犬子,十分不肖。

      零叁5太监公公要回家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明太祖朱元璋,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提防宦官最严,两手抓,两手都硬。他死后,其子朱棣篡夺侄子建文帝帝位的过程中,深得南京皇宫内宦官的通风报信,开始信用宦官。到了明英宗即位,大太监王振“出手不凡”,不仅开始了明朝宦官的掌权时代,还使得堂堂大明皇帝被蒙古人活捉,上演惊天大戏“土木堡之变”,明朝差一点在正统十二年(1443年)就变成“南明”。

      其实,王振挟明英宗御驾亲征,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入大同,五六十万大军未同蒙古人交手,混乱中已因乏粮饿死不少,僵尸满路。如果及时撤兵,这次重大军事行动的结局只是“不果”而已。

      偏偏大太监王振本人乃读书人出身,脑子里总有“衣锦还乡”的念头,非要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