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3/3页)
如破竹。明军诸军不仅不抵抗,反而闻讯大掠他们应该加以保护的明朝平民,然后满载辎重向西奔逃。
弘光朝内,仍旧文恬武嬉。马士英一哥们还故意扬言:“岳飞讲‘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这真是大错特错。文官若不爱钱,高爵厚禄何以劝人?武臣必惜死,养其身以其待!”爱钱惜身竟成了“硬道理”,可见弘光君臣糜烂的境地。
弘光帝自己也天天畅饮醇酒,摇头赏吟“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明月几当头。”(语出明朝朱存理《中秋》诗:“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这位昏庸帝王天天狂吃猛力春药,夜夜奸淫幼女,害死不少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马士英等人大兴狱案,罗织罪名,杀掉不少与自己有过节的朝臣和士人。
由于朝政糜烂,加上令人疑窦从生的“童妃案”、“北来太子案”、“大悲和尚案”,在外拥兵的宁南侯左良玉趁乱打着“清君侧”旗号西逼南京。
当时的情势是,一方面,清军昼夜兼程乘势南下,把史可法的扬州城包围得密不透风,另一方面,左良玉的明军气势汹汹,兵锋直指南京。
弘光帝虽荒淫昏庸,却讲出一句明白话:“左良玉应该不是真想反叛,还是以兵坚守淮扬抵挡清兵。”
马士英闻言大怒,怒目对弘光帝喝道:“北兵(清军)至,犹可议和。左良玉至,我君臣死无葬身之地。宁可君臣同死于清,不可死于左良玉手。”
于是明军皆从江淮沿线回撤,死保南京不被左良玉军攻破,却任由清军纵横直前。
左良玉率大军抵达九江后,患急病而死。而他手下人数达数十万的明军,全都为其儿子左梦庚所掌握。这一行大军沿长江浩浩荡荡而来,不是抵击清军,而是沿途大肆劫掠。黄得功的一支明朝单军一边要抵抗清军,一边又要与左梦庚部队作战。
左梦庚在板子矶被黄得功打得大败后,听说清军已至,便率全军投降,并成为日后灭亡南明的主要军事力量。
清军以满汉大军进围扬州的史可法。此前一年,当时受史可法辖制的镇守徐州的李成栋早已因兵力不支带领四千明兵投附清军。
清豫王多铎带着大军猛攻扬州八天。1645年5月20日,清军以死伤数万的代价终于破城,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大屠杀”。80万人死于清军刀下。这些杀人的“清军”中,有很多人是左梦庚、李成栋这样的“前”明军。
大清军队直向南京逼来。弘光帝仍旧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兵临城下之时,他还忘不了派人四处逮了数万只癞蛤蟆剥取蟾酥以做春药使用,并叫来戏班子连夜通昼地演戏。
6月3日夜间,过足戏瘾饮足酒的弘光帝忽感大事不妙,只带着两个贵妃和几个太监,骑马冒雨悄然遁出,奔向黄得功处,又一次把他太后母亲扔在城里不顾。不过,这位太后成为奸臣马士英的一件挡箭牌,他挟持着这位不太老的老太太向浙江逃去。
马士英这样考虑:清军知道黄得功收纳弘光帝,肯定会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