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流水线智造 (第2/3页)
斌,流水线就是工业生产的通解吗?”
曹海斌本人所接触的产业,确实如此,但既然李颜这么问了……
“或许不是,但我认为只要是工业生产,机器肯定比人快,只是效率跟成本问题而已。”
“流水线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什么,首先就要搞明白。”李颜喝了口咖啡,“高度定制的产品与流水线没有半毛钱关系,胚子倒是有可能。”
“但只要上了数量规模……”
“有成本问题,成本本来就是效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李颜说道,“我们不是在展望未来,你可以说未来的算法算力足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很低的成本消化掉复杂的定制需求。但这是一个要落实的项目,我们必须立足现在。”
“因为您提到过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哪怕不计成本,难道全部用流水线就是提高效率?”
李颜已经尽量控制语速了,但压迫力还是拉满,曹海斌大冬天的鬓角却冒了汗。
“只要如您所说,流水线能做到足够的高定制性,或许就可以反过来解决高定制产品的流水线生产困难,从而提高社会工业生产效率。”
李颜摇了摇头,又喝了口咖啡,“你迷失在海量的流水线资料分析里了。我要的‘定制’流水线,是高度自动化的,模块化的。重点在于流水线本身——这才是我们要生产的东西,‘因材施教’,我们甚至应该搞出来一套效率计算公式。精益化跟流水化也要拆分……海斌,你再想想,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曹海斌已经不自信了:“让……社会工业生产效率更上一层楼?”
“别站这么高,从我们落地的角度出发。”
“模块化……我们希望能把流水线这个工业生产的强大工具本身,变成可以自由定制的产品?”
“是这么个意思。但你方向不对,”李颜点头,“立伟,你说说,问题在哪里?”
刘立伟做足了被cue的准备,所以非常冷静:
“您想要的是高度概括的流水线模式,要的是低成本与高自由度,而不是解决当前流水线并不适配场景下的适配问题。”
“差不多。讲直接点,小规模的、人工效率更高的、产品定制度高的小作坊产品,本身就不适配流水线,没有必要硬凑上去。但一些加上了流水线就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却因为流水线设计制造的高额成本不敢下手的中等规模生产企业,有一套高效的流水线系统必然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李颜目光炯炯,“方向不是往高精尖走,我们是在解放一些生产力,让他们有做研究往高精尖走的空间。”
“讲这么高大上?”后边一个骨干侧过脸去小声吐槽。
曹海斌则是皱了眉。
“现在才知道难度?”李颜似笑非笑。
“嗯……”
“你之前的研究方向,搞着搞着往‘全覆盖流水线’去了,攻克难关是表面,钻牛角尖才是实际。说到底,有时候研究点状难题,也确实是躲起来的办法。”
李颜这话可以说是把曹海斌起底了,搞得他老脸一红。
“如你们报上来的内容所示,流水线光是分类标准都有很多。而且说到底是一个转化需求的过程,除了一些最基础的运作模式外,大部分功能需要结合具体生产需求定制。目前别说国内,国际上也不会对‘流水线’这个东西有什么好的归纳与总结。”
曹海斌连连点头,“我一开始思路应该没跑偏,有时候想回到原点,一分析,流水线正常有四个模块,分为安装模块,生产加工模块,送料模块,分拣模块……然后我就卡壳了。确实如您所说,本质上这东西就是靠需求的嘛,就说最简单的分拣,影响因素都多得列不完,完全就没有体系。”
“我要的就是这个体系。”
哑口无言了在场诸位。
“所以你要有取舍。在这种情况下去纠结高定制产品流水线如何提高效率,完全就是没必要没意义的,浪费时间。”李颜说道,“好在你们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比较全面,还是有做出东西的基础。”
曹海斌可不觉得。
“代入一下,你是个小加工企业的老板,平时做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例如电蚊拍。目前的生产模式是纯人力,除了搞条简单的传送带,其他一概由人来处理。然后突然有一个平台,告诉你可以填上自己工厂与产品的参数,就给你搞出来一条流水线。哪个地方人工哪个地方自动,决策权在你手上。流水线从设计到生产,成本比想象中要低很多,下了单,没多久就有人上门搞定安装,而你的生产效率几乎翻番,人工费用缺少了,还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上去……”
“那不是一堆工人没活干?”刘立伟提了个全新的问题。
李颜笑了笑,“我创造了另一条新流水线,从设计到生产,以及上门安装,售后服务,数据分析等等,全都要人。”
曹海斌愁眉不展。
李颜想要的这个结果,实在是太难了。
无从下手的那种难,曹海斌无论怎么想,都觉得自己撑死了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