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陛下当年之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陛下当年之风 (第3/3页)

   亭内,李泰剥开香蕉咬下一口坐在嘴里嚼着。

    李恪问道:“皇兄与玄奘相识多久了?”

    李泰摇头道:“本来是不相识的,多年前有一个叫波颇的和尚,是波颇指点玄奘,之后玄奘去了天竺。”

    “当真?”

    李泰道:“听说的。”

    当年波颇就在东宫为病重的太子祈福,是不是真的恐怕只有皇兄知道,波颇都已过世了。

    要是玄奘死了,皇兄又不想说,那这个秘密就会被永远地藏起来。

    给朝中涨俸禄的事,朝中有反对,也有赞同的。

    因为俸禄这种事只要你涨了,往后就不能降低,会显得君王言而无信。

    朝中的给事中,是一个叫做张玄素的家伙,他就向陛下劝谏不要随便涨俸禄,俸禄应该从一而终。

    这两年年景好了,不能骄纵。

    本来李承乾是不想管这个张玄素了,听多了难免觉得烦。

    当年父皇说要修建洛阳宫,张玄素就劝谏说“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

    他用当年阿房宫,章化台的典故来劝谏父皇不要修缮洛阳宫。

    现在他又来劝谏了。

    念张玄素是个人才,李承乾找了舅舅串通之后,以此人劝谏之贤调任洛阳任职洛阳刺史。

    李承乾完全忘了在当年,张玄素其实是在东宫任职过的,就当是念及旧情,让他与马周去主持洛阳事宜。

    偶尔得闲,李承乾便出了长安城,去外面看看。

    李绩从朔方回来了,与当初一样,他亲自给太子赶着马儿,马车在官道上走得并不快。

    “太子殿下,薛万备何在?”

    李承乾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内,解释道:“从高昌回来之后薛万彻封潞国公,孤让他回去休息几天,况且他们兄弟几个难得团聚。”

    李绩笑道:“他们兄弟确实不容易,只可惜当年薛世雄过世得早。”

    一路到了渭南县外,这里还有一个造纸作坊,一车纸张正在被运送出来,运往潼关。

    关中的生产井然有序,几个作坊也在劳作着,都是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坊。

    渭南县处于关中各县制造的下游,他们主要给渭北县生产能够盛放葡萄酿的陶罐,给泾阳回收旧纸张,编制箩筐。

    “太子殿下,再往前走就要到华阴了。”

    李承乾看着外面的风景,抬头看去,道:“恐怕要下雨了,回去吧。”

    “喏。”

    人算不如天算,这雨水说来就来。

    李绩戴上斗笠,他依旧赶着马儿,道:“震儿来信了,他说现在河西走廊的商贾遍地,市税比之以前几个月都要多。”

    “大将军送信让他回来吧,过了新年再去值守。”

    李绩道:“就让他留在河西走廊,现在正是商贾最多的时候,让他离开不合适,这孩子还听说了殿下与侯君集的事,特意来信问。”

    李承乾看着马车外的漫天雨水,道:“就说孤一切都好。”

    “喏。”

    这场雨让关中的气温骤降,马车到了长安城门前,李承乾走下马车,一旁的守兵当即站得笔直。

    与以往不同,现在众将领看太子殿下的目光都不同了,因侯君集的事早已传遍了军中。

    如今再见到太子,心中敬意便油然而生。

    这不是什么表态,也不是什么站队,只是对东宫太子单纯的敬意。

    李绩道:“听近来处默那个小子抱怨,说现在东宫右率只有十个人了。”

    李承乾揣着手站在城门下躲雨,道:“少点好,人多了就烦。”

    收拾着马儿的缰绳,李绩忽然笑了笑对一旁的士卒吩咐道:“将马儿牵走。”

    李承乾看到了城墙上贴着的告示,这是崇文馆招收支教夫子告示,高门子弟鲜有去支教的,能够去支教多数都是那些寒门且科举落榜后,滞留在长安的学子。

    维持生计,还能教书为业,这有什么不好的,这政令放出不到半月,去崇文馆报名的人数就有上百人,颜勤礼还要一一挑选过,今年入冬之后就要将人派出去。

    加更了,加更了(已老实)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