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九章 归来的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九章 归来的皇帝 (第2/3页)

的时辰也该到了。

    宁儿站在东宫门口,看着太子殿下独自一人走向太极殿。

    今天是贞观十六年的立夏,今天的天气很好,临近六月,天气开始变得又干燥又热。

    李承乾走入安静的太极殿内。

    满朝文武站在朝班中,等太子在百官面前站定,他们躬身行礼。

    太极殿还是与往常一样,陛下不在的这些时日里,每天早朝都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每天开朝之前,都要将这里打扫干净。

    李承乾站在朝班前,听着朝中各部的话语,父皇就要回来了,并且将一道道旨意送来了长安,首先是要将流放的犯人送去西域,充实边关。

    令人感到满意的是,现在的大唐边关已扩张到了天山道安西都护府一线。

    本来今天的早朝是在科举与耕地,还有漠北战事之后的治理问题,大抵上都是话题为主的。

    除了正常的政事,御史台的人还说有人提议复立高昌。

    这个想法当即就被驳回,难得的是这一次站出来驳回这个意见的人是张玄素,他大声道:“既已建设安西都护府,何须再复立高昌国。”

    其实这个提出复立高昌是朝中维稳一派的老臣,他们多数都是各地出身的老臣,并以兵部侍郎崔墩礼为首,为了减少朝中建设都护府的开支。

    让西域再一次恢复西域人大军,如此一来只要西域臣服大唐,西域人自然会维稳西域诸国。

    朝中老旧的想法依旧存在,这也是无可避免的,谁都想要用最轻巧的办法来解决沉重的负担,并且以他们自己在史书上的认知,或者是前人的经验。

    李承乾道:“崔侍郎不用担心朝中开支。”

    崔墩礼行礼回到了朝班。

    褚遂良手执笏板,走出朝班禀报道:“殿下,辽东传来急报,高句丽内部出现了内乱,高句丽王被杀,陛下命张俭派人查问。”

    朝堂上有人开始议论了起来,李承乾颔首道:“鸿胪寺派人再去打探消息。”

    “喏。”褚遂良回到了朝班。

    高句丽距离长安还是太远,众人不在意高句丽的内乱,但在意陛下对高句丽的看法,眼下众人纷纷猜疑,甚至有人以为陛下就是要东征了。

    为此朝堂上又争吵了起来,意料之中的是今天的早朝,又在众人的吵架中结束了。

    李承乾离开太极殿的时候,众人还在争论着是否要支持陛下东征高句丽。

    午时之后,今年的科举就要开始了。

    李承乾与老师,舅舅三人在东宫用了饭食。

    期间小於菟时而出现,时而又离开,这孩子最近很活泼,两岁大的他长得很快,他也就吃饭的时候能够安静一些。

    饭后,李承乾与老师,还有舅舅站在承天门的城墙上,看着远处朱雀门下,正在考试的一众学子。

    今年参加科举的人报名的有上万人,正式参加科举的有九千余人。

    李承乾道:“有人说大唐立国二十余年,将科举兴盛到这种地步,已是很了不得。”

    房玄龄稍稍点头。

    长孙无忌低声道:“殿下,有人担心朝中频繁科举会导致朝中冗官严重。”

    李承乾摇头道:“舅舅,孤不这么认为,大唐从战乱中立足,正是需要官吏的时候,不管是从派往地方或者是治理边疆,现在的朝堂太需要人手了。”

    这场科举要持续半个月,今年科举的参与编写的试题的考官也与以往一样,需要软禁到科举揭榜的那天。

    因这一次科举,吏部对朝中官吏的调动还有安排,舅舅便先行离开了。

    房玄龄才开口道:“听闻太子殿下与苏亶,鲜有走动?”

    李承乾道:“每年过节有所走动,平日里孤与他们家走得并不近。”

    “嗯,身为储君疏远外戚是应该的,但处置了李元祥与李元婴之后,殿下是需要安抚人心的。”

    李承乾道:“多谢老师提醒。”

    房玄龄又道:“这件事不用殿下出面,让宗室的人去武功苏氏走动,期间安抚就好。”

    一边走在城墙上,李承乾揣着手道:“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