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泰山脚下 (第2/3页)
报着事宜。
自李唐立国之后,武德年间就划定了河东道,并且在山西建设四府十七州。
当年晋阳起兵之后,爷爷就对山西有着别样的感情。
等褚遂良禀奏完,李承乾看着奏章。
李世民道:“地方官府还看着这些煤矿?”
褚遂良道:“正是,不过有些地方人士不太好对付,他们想要将煤矿占据为私有,上百人围着煤矿,不让官府动。”
岑文本躬身行着礼没有当即开口讲话,等着殿下的吩咐。
山西的煤矿确实很多,但是否由朝中看管,还需要摆平地方势力。
他们自家地界的东西,怎么可能轻易交给朝中看管。
如今河北的煤窑开展很顺利,甚至为朝中带来了源源不断地钱,在河北以煤窑劳动的人也得到了银钱,维持了生计,甚至再过几年就能让他们脱离贫苦。
李承乾道:“褚侍郎,在煤矿地界内的村县往后可以按需得到蜂窝煤,并且他们若是能够进入煤窑劳作,朝中依旧给他们工钱,如居住,赋税,或者是他们的孩子读书就学。”
“可……”
眼看褚遂良还要再说什么,李承乾又道:“能给予的就一定要给,尽可能团结乡民,将领头的人拎出来处置,千万不要与乡民动手,也不要与乡民有冲突,找几个办事得力的人走一趟,最好是山西出身的官吏。”
闻言,听到要团结乡民,褚遂良豁然开朗,便知道这件事要怎么办了。
李承乾颔首示意他去安排。
李世民看了看身边的儿子,看他遇到麻烦事,又如此冷静地应对,这孩子从小到大向来冷静。
李承乾在拿过岑文本的奏章,看着其中的内容。
岑文本行礼道:“禀陛下,殿下,这都是近几日来,朝臣与地方官吏对科举的担忧。”
细细看着奏章上的内容,这上面所言的无非就是人们对科举的担忧,官吏的位置始终是有限的,而且并不能一直靠建立官职来安排官吏。
在各县重新设置三司六监,这种手段可以一时间缓解官吏的冗余,但位置只有这些,总有一天会不够用。
哪怕一直开辟官职,也是用于一时。
这是他们对科举的担忧,用当下的环境来与以往的经验判断未来形势的一种方法,科举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种新制度就会产生与水土不服相关的种种问题。
“孤倒不是觉得他们说得不对,时代是在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形势来改变决策,而不是一直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
李承乾说了这些,也不能解开这位新任中书令的忧愁,这话没有说到点子上。
放下手中的奏章,看着他又道:“当然了,到底还是位置的问题,往后朝中在每年科举的前一年,布告天下说出一部分需要招录官吏的方向与相关位置的人手,让人们在科举前有所准备。”
岑文本又行礼道:“既然坊间知道收录的官吏皆有用,世人也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但也只能与世人告知一部分。”
“是啊。”李承乾道:“人们担心的是满腔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但孤觉得朝中一定要给予他们施展能力的空间。”
“喏。”
又一件看起来十分头疼的事被安排下去了。
见岑文本还站在这里,李承乾道:“其实往后数年内科举会越来越难,录用的学子一定会更优秀,当年如孤那般十五六岁的人现在也有一部分在准备科举了吧,这又是一代人。”
“科举作为筛选人才的途径,在筛选过程的优胜劣汰,其实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过程,孤这么说或许太过现实,也太过残酷了,但这就是未来的科举,会更加地残酷,淘汰的人会更高,更加的困难。”
岑文本作揖行礼,而后去安排事宜。
这两件事就是今天需要安排的政事,本来出行在外全当是放假春游了。
“本想是国事暂时交由舅舅去安排,是儿臣疏忽了,舅舅就不是一个善做决断的人。”
李世民默不作声地饮下一口茶水。
车队在平阴县休整了两日,再一次启程,这一次的目标是泰山。
回到车驾中见到儿子睡眼惺忪的样子。
小鹊儿道:“爹,兄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