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七章 君臣坦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七章 君臣坦诚 (第2/3页)

,其中皇帝的旨意又送去了洛阳,将洛阳分为五区十四县。

    好似乾庆一朝最平静的时光过去了,这位皇帝开始着手对关中与洛阳进行改造。

    旨意是皇帝直接下发的,并没有经过朝议与六部的过问,当朝辅政大臣赵国公冒着大雪,前来皇宫中。

    李承乾正在帮爷爷挑选着新制的拐杖,这些拐杖的用料都很名贵,都是现在的宗室老叔叔们进献的。

    邓王李元裕与霍王李元轨正在看望爷爷。

    这两位算是叔叔一辈中较好的。

    李承乾还在打量着拐杖,两位叔叔就站在了身后,两人行礼道:“陛下。”

    “两位叔叔能来看望爷爷,想必父皇也很高兴。”

    李元裕道:“臣还想去看望。”

    李承乾拿着一根拐杖,试了试,道:“父皇就住在北苑边上的村子,两位叔叔自去便是。”

    言罢,李承乾回身看着两人,霍王李元轨早年前就娶了郑公的女儿,并且如今封地在定州,是大唐的东北关隘。

    邓王李元裕如今向来喜好文学,常常结交一些文人墨客。

    李承乾走出武德殿,带着两个叔叔走在宫中,又道:“本来爷爷是不住在武德殿,一直住在东宫边上的崇文殿,父皇离开之后,又住了回来,朕清闲之余,便常常来看望他老人家。”

    两位叔叔皆是笑着。

    李承乾又听俩位叔叔说起了一些各地的趣事,就是邓王李元裕,他一直膝下无子,近来寻到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想要收为义子,那个年轻人叫卢照邻。

    只是卢照邻出身幽州的望族,被叔叔看中之后,便一直留在身边,在王府内任职。

    今年年初的时候带着卢照邻在洛阳逗留了一段时日,现在来到长安。

    一个出身望族的年轻人,而且卢照邻的父母也都健在,叔叔一直不好开口。

    李承乾问起了卢照邻的年龄。

    现在他还只有十四岁,这个孩子在各地游学时,李元裕就十分欣赏他的才学,收入王府中作为客人。

    李承乾在承天门前送别了两位叔叔,他们还要去看望父皇。

    刚走到承天门便看到了站在宫门口的舅舅。

    霍王与邓王皆清楚陛下与赵国公的关系,两人作揖之后就离开了。

    李承乾站在宫门前,道:“本来应该是朕亲自去看望舅舅的。”

    长孙无忌道:“臣不敢劳陛下前来看望。”

    看着两位叔叔走远,李承乾领着舅舅走在皇宫,又道:“洛阳与关中改制的旨意,想必舅舅也都听说了。”

    长孙无忌道:“既然是陛下的旨意,臣定当全力协助陛下。”

    李承乾颔首,道:“其实这件事本就是要规划的,为了发挥各县的治理能力与生产力,有些权力还是要下放到各县,十余年了,关中的统筹发展至今也快到了瓶颈。”

    “所以呀,朕考虑很久,往后各县的发展更看重各县的能力,而不是像当年那样,由京兆府给资源给条件的时期,该结束了,总是要改变的,其实这些事早就该做了。”

    “那时候朕还是太子,便想着再积累两年,再过渡一段时间,如今应该是时候了,朕这也不算是急功冒进了吧。”

    长孙无忌看着这位皇帝的背影,站在后方,行礼道:“陛下能与臣如此坦诚,臣颇觉庆幸。”

    李承乾沿着宫墙一路走着,脚踩着地上的积雪,笑道:“舅舅,朕一直觉得你我君臣就应该是坦诚的。”

    长孙无忌面带笑意,忽觉得鼻子有些酸。

    自贞观朝起初以来,朝中大臣对自己这位外戚的闲话颇多,一度想要离开朝堂。

    现在能得到如此信任,长孙无忌一度觉得这么多年的坚守,都是值得的。

    李承乾接着道:“这算是一种释放生产力的手段罢了,往后的各县有更大的权力,京兆府保留指导与监督之权,将来各县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也可能会出现各县与各县之间为了抢夺一些地方与人口相关的事,发生一些矛盾,这些事就有劳舅舅了。”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