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零四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零四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 (第2/3页)

淳风叹息一声,神色又平静了下来,道:“陛下大可不必言谢的。”

    “李道长。”李承乾的话语顿了顿笑道:“朕会让人在老君山建设一个迄今为止最大的望远镜与天文台,朕会在山上重新建设一个道观。”

    “谢陛下。”

    “你不让朕言谢,道长也不必。”

    李淳风又问道:“近来可有人再向陛下进言有关封禅之事?”

    其实皇帝也可以封遍天下名山的,也不是没有朝臣这么进谏过,就是当初说迁都的那些人提起过,再者说泰山封禅这种事,名义上还是太子时就已算是封禅了。

    大唐自立国以来,算是第一个以太子身份在泰山封禅的。

    再之后,李承乾就对封遍天下名山没什么兴趣了。

    李淳风又说了他对数术与星象的见解,李承乾安静地听着,在李道长的讲述中,他这些年走了中原许多地方,正在寻找着大地自转的奥秘,但这又是一个难题,譬如说大地为何会自转,并且自转的动力又在哪里?

    很值得高兴的是,李道长的专研中终于有了一种类似重力与气压的假说,虽说只是推论还没有正式地做出结论,可也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了。

    大唐终于有它的重力学说了,并且这个学说还会在皇帝的作势下,从老君山开始发扬光大。

    尽管,李淳风也觉得这种想法太过荒谬,在人们想当然的生活中,早已习惯了如今的环境,人们本能地以为现在环境就是应该的。

    因此,李淳风也不打算在这个学说上多费心血,而是想要推测出,太阳,月亮与地球在更广袤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李淳风十分真诚地道:“陛下,是否可以让老君山延续数百年,记录上百年的日月规律。”

    “这对皇帝家来说轻而易举,李道长多虑了。”

    “谢陛下。”

    “祝愿李道长能够完善大唐的天文学识,人们不能忘了时常抬头看着星空,朕甚至觉得人的第一次启蒙就是从看星星开始的。”

    李淳风道:“陛下,贫道以为该是第一次有人知道了节气的变化规律与耕种的规律,那么那人就掌握了权力。”

    这话让李承乾不知该如何反驳,应该说没法反驳,其实人们想要获得权力很简单,只要得到别人所不知道的知识,并且这个知识是必要的。

    那么你就能获得绝大部分的资源与权力。

    再到了后来,从人类历史观来看,之后的权力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集权。

    就像是一个通晓天时地利的人,能够统治一个村落,教导这个村落的人们耕种与繁衍,那么这个人就成了这个村落的领主,再之后这个领主需要保护村落就需要有兵马。

    领主需要教化村落就需要有文臣。

    慢慢地,这个体系就出现了阶层,也出现了一个个更多复杂的利益团体,或者是权力的许诺下,养出了一个个的门阀与世家。

    这是在李道长理解下,权力的形成逻辑,一个颇具道门风格的想法,也颇为深入人心。

    其实李淳风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李承乾忽然觉得与他谈话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接下来要与父皇一同去凌烟阁,李承乾一路上还在与李淳风说着话。

    几个内侍跟在一旁,可能是太上皇觉得陛下与道长的话语声烦了,脚步声也更快了一些。

    太上皇就快要走到凌烟阁了,陛下还远远落在后方与李道长说着话,一旁的内侍们很着急,他们也不知道该跟着陛下走,还是该跟着太上皇走前面。

    看这个架势,太上皇多半是因陛下只顾与李道长讲话,还有些恼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凌烟阁,当大唐的两位皇帝走入凌烟阁,众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李承乾与李淳风从人类文明出现了集体观念开始讨论,甚至讨论就快讨论到了人类文明的最后形态。

    这并不奇怪,李道长虽说痴迷天文,但对于皇帝在人文上的困惑,这位道长还是很愿意解答的。

    在李道长的论述中,他觉得人类到了最后可能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