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心有庆幸 (第2/3页)
意道:“东阳与临川都是有大志向的,她们有理想。”
其实东宫的弟弟妹妹都有理想。
近来临川正在帮扶各县整理市税,各县的市税能够规整有她不小的功劳。
唐人依旧是用铜钱的,因铜钱中真的有铜,以前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用金子与银饼来做锚定,可后来又放弃了这个不成形的想法。
关中的作坊业兴起,可大唐所用的经济规律依旧是古典的,围绕黄河与长江两岸的生命线,形成了中原大河大江的文明,造就了古典农业的繁盛。
因此,这个大唐的底色依旧是农业,依旧是粮食,这是绝对不能抛弃国之根本,社稷的底线。
李承乾想起当年岑老的屡屡告诫,在岑文本告老之际,他还在进谏农事与粮食才是国本。
因此,只要粮食的底线还在,只要大唐的土地上还种着粮食,以粮食为基底的大唐民生就不会轻易崩塌,粮食就是大唐在一次次风雨飘摇中,保持屹立且不倒塌的最佳依仗,也是大唐强大的抗打击防御。
这个大唐的经济底色依旧是农业,唐人的生活规律依旧以粮食为主。
现在,再回想当年岑老几次进谏的话语,“望陛下依旧是以农为国本,万不可动摇。”
舅舅在离开朝堂之前,他陪着新帝,走完了从贞观到乾庆阶段。
而在岑文本离开朝堂之前,再一次将大唐的未来路线给扶正了。
父皇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皇帝,因此在父皇手中有很多忠心的能臣,房相,郑公,舅舅与岑文本在贞观一朝给大唐打好了足够稳固的基础。
直到现在,李承乾还能感受到这个“地基”的稳固,深感万分庆幸。
于公于私,哪怕是家业,或许人们都想要给子子孙孙留下一个挥霍不尽的家业吧。
或许,现在的岑文本还在家中颐养天年,在这位老人家身边还有子孙相伴。
李承乾拿着茶碗,抬头看着星空,无声敬茶。
一夜的欢庆过去,长安城又过去一夜,直到天快亮的时辰,还有人走在朱雀大街,回到家中休息。
宁静的朱雀大街,还没有太多的行人,就有内侍在朱雀门前张贴了布告。
睡眼惺忪的守卫提了提神,他清醒了片刻,才看清新张贴的布告,布告所写是今年开朝事宜,陛下将今年的大朝会定在了上元欢庆之后的第三天。
阿史那社尔常年出征在外,他每每回来的时候,就会给皇帝进献奇珍。
上一次进献的是一种十分漂亮的贝壳,听说是在北海得到的,这一次进献的是一整张熊皮。
李承乾接过熊皮,道:“赐茶。”
阿史那社尔行礼道:“谢陛下赐。”
李承乾又坐下来,道:“这是茉莉花茶,茉莉花是一种花卉,波斯贵族进献的,倒是个好东西。”
“原来陛下近来喜喝此茶。”
“也不是朕有多喜欢,只是图个新鲜而已。”
阿史那社尔重重点头,有些懊恼道:“可惜北面没有茶树,也没有这么多花。”
“无妨,此番回来你就在长安多留几年吧。”
“谢陛下。”
新殿内,君臣两人还在说着话。
又有内侍脚步匆匆来报,李承乾颔首道:“安排人手,照看好父皇。”
“喏。”
“陛下,是出了何事?”阿史那社尔关切问道。
“是父皇在长安城走动,朕让人暗中照看着。”李承乾又笑着道:“你继续说你在北面的遭遇。”
“喏。”
今年,阿史那社尔带着他的族人又一次向北面发起了远征,只不过这一次人手不够,就带了不少回鹘人。
在他的讲述中,李承乾大致推测着,阿史那社尔应该是杀到了贝加尔湖的北面,若不是因严寒只好退回来,他现在应该在更北方。
有些传说,阿史那社尔也是听说的,说是在北面还有人。
大致上,李承乾推断着现在的时间节点,现在应该是北方的人口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