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三章 《寄》 (第1/3页)
小时候,经过村里面的小商店时,店铺的老板会突然叫住一个人,有封邮寄给你家人的信件,或者给人帮忙带过去给收件人,有人写好邮寄到远方亲友的书信时,也是通过店里统一送去邮局帮忙代寄,因此村里的商店成了信件的集散地。后来,店里装上了有线电话,于是邮寄信件慢慢减少了,过了千禧龙年,邮寄书信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取而代之的是今日的座机电话,那时候城市里也开始新建设许许多多的电话亭,方便人们联系远方的家人朋友,时至今日,在一些城市的街道偶尔还能见识到有线电话,科技应用更新迭代迅速,曾经风靡街头巷尾的电话亭大部分消失匿迹。二十多年前,人们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了,不过那时联系不如现在即时通讯和视频聊天方便,小时候要想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讲电话时,是需要等待的,首先是父母打电话给村里的店里,因为整个村庄就店里有一部座机电话,然后店里老板通知爷爷奶奶,我们知道后,无比高兴的匆匆赶去店里等待父母再次拨打电话过来,或许是因为电话联系的次数不多,加上拨打电话一端需要按每分钟计费,而接听电话的我们也需要付费给店里,所以都是交代重要的事情长话短说,后来手机开始普及了,无需再去村店里等待电话,或许手机交流过于方便,在座机前等待电话的体验于是一去不复返。再往前看,那时候邮寄书信亦是如此,在信里写一些重要事项,毕竟书信的一来一回耗时很长,那时候的确是车马很慢,但是书信交流的内容都很关切,不像现在的即时通讯,交流的内容很多,却远不及书信有韵味内涵。
八九十年代,邮寄书信是常见的一件事,很容易见到邮政职工骑着二八大杠的身影,1999年由演员刘烨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文艺电影,较深刻的反映出那时代传递信件的真实面貌,在国内的大部分乡远地区,邮寄书信是多么的不易,可想而知,在千年前的唐宋时代,作为人与人之间维系情感的重要沟通渠道,定是发挥过无以伦比的效用。随着电子科技的广泛运用,书信几乎消失不会重现,有过写信经历的朋友至少是不惑之年,对比书信和手机电话及今日的视频通讯,书信是最具有温度的,以前的人们,收到书信时会急切想知道信中内容,读完信后还要左思右想如何回信等,因此书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情感表达,而今日的交流虽方便快捷,但它缺乏蕴含情感的文字,难以承载人性里温暖的成分。放置古典时期,远距离出行依靠船和马车的年代,政府公文可以通过八百里加急传达,而非官方的远距离沟通交流,大概率只能依托书信,唐代诗人张籍在《秋思》中写“欲作家书意万重”,可见当时书信的重要性,书信也是古代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因而我们所能读到文人墨客的作品,多有以书信的形式来呈现的。
寄的本义本是托付、委托之意,引申有依附、客居、放置、赠与等义,如曹丕名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中的“寄”表明人只是放置在世上的,没有必须那么多忧虑,现在不快乐,岁月依旧流逝很快。书信往来时也多用寄,如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写到“云中谁寄锦书来”,早在这位才女用“寄锦书”作词前,晏几道知道日后无法再与曾经钟情的女子入温柔乡后,伤心的写到“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诗词文学大放异彩的时候,在邮寄信件里创作诗词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当大诗人李白收到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县时,写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代诗人韦应物与好友离别很久后,听问到朋友想探望,于是写下七律名篇《寄李儋元锡》,刻画了他急切期待朋友来访的心情,唐末五代诗人张泌与倾心女子离别后甚是想念,于是通过梦境的形式写下《寄人》,居住在天南地北的两个人亦是通过书信往来,因此我们见识到了黄庭坚的名篇《寄黄几复》。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也是体现作者思想境界的佳作,尤其是其颈联备受赞扬,北宋文正公范仲淹称之为仁者之言,南宋杰出思想家朱熹称其贤矣。韦应物出身唐代的名门望族,据史书记载,他的家族自汉代至唐代,代有杰出人物,衣冠鼎盛,在历史上有京兆韦氏的说法,是古典中国时期以关中地区为郡望的士族,他的韦氏家族为关中地区望族之首,光是李唐时代,韦氏就先后诞生了近二十位宰相,自出生开始,便已经决定了将来成为官宦人物,按今日的说法,他是唐代根红苗正的典型代表。唐玄宗时期,以门荫子弟的身份进入宫廷,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同时进入太学读书,名门望族子弟成为皇帝身边的侍卫并不只是流行于唐代,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其父纳兰明珠为康熙朝的大学士)就曾成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换作今日,想必中央级别领导人的警卫也只可能从名门望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