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浣溪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章 《浣溪沙》 (第2/3页)

作曲时品尝美酒,依旧是去年的天气,昔日的亭台楼阁,西下的夕阳何时再回来,花儿凋谢总是无可奈何的,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唯独留下我在散发花香的小经上徘徊。这首词语言用词简洁易明,清丽自然,通过大意可知它含有伤春惜时之意,感伤年华的易逝,词上片联结古今,着重描写追忆往昔之意,夕阳西下本是正常晴日里就会有的自然景象,而作者用几时回描述,折射出作者企盼其回,又知其难回的细腻心态。下片则借眼前景象抒发伤感心绪,感怀时光易逝是文人常有的情绪,闲愁多的晏殊更是如此,好的文学表现形式不会和普通人一样直说,时光过的真快,而文人一般都是通过意象来呈现,正如这首词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花落和燕归这两个眼前景象,结合作者无可奈何之意和似曾相识之感,使得他们组成天然偶句,流利含蓄,韵律协调,在惋惜花落的同时有燕归的欣慰,在伤春的同时也在惜春。有学者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理解为生命里的两个维度,人生中对将要消失部分的感伤送别和生命里将要到来新事物的喜悦温暖,如果只看到花落去,大概只会消极和沮丧,只看到燕归来则会变得得意忘形,而作者晏殊不仅是看到花落去,更看到燕归来,一去一来方是人生中的循环,理解成人生中圆满的状态。在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之间,亲朋好友的离去以及青春的消逝,伴随着生命里有新的事物涌现,人生不应无可奈何而掉落到沮丧和绝望当中,似曾相识挽回了生命里的寄望或熟悉的感觉,好似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是人生的两面性,犹如作者小园香径时,悟到生命的起落与循环而独徘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珍惜眼前人,是我们常听到的规劝话术,一般用来劝告准备去家弃子的人,劝告人家珍惜枕边人,古人们表达这个意思时,则为怜取眼前人,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原是唐代文学家元稹记载的一个爱情故事,后被收入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因记载中有会真诗,故也称为《会真记》,这个故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名作《西厢记》便是依照此故事改编而来。这个故事中的男主张生是位家道中落的贵族子弟,女主崔莺莺是没落的贵族女子,男主张生在一次宴会时对女主崔莺莺一见钟情,疯狂追求后抱得美人归,原本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然而故事情节发展颇为曲折。在科举逐渐完善的唐代,通过科举光耀门楣是必选之路,美好的爱情滋润未能阻挡男主张生赴京赶考,命运并没有眷恋他们,科举落榜的张生滞留京城,起初还能与崔莺莺互寄信件谈一场异地恋,或是是京城的经历让张生心态发生巨大变化,或许是为了前途而割爱,后来他们各自成家,美好的爱情未能修成正果。

    有一次,男主张生经过崔莺莺所在的地方,或许是触景生情,或是懊悔当年舍弃崔莺莺,于是提出来以表兄的身份和崔莺莺见面叙旧,但是崔莺莺拒绝了。遭到拒绝的张生,哀怨的心情流露在脸上,崔莺莺于是按以前两人相约的方式写诗相赠,但是拒绝再会,几天后获知张生即将离开,崔莺莺于是再赋诗一首谢绝张生再续旧情的请求,诗中写到“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也即劝告张生,既然你之前已经舍弃了我,勿需再续昔日的情意,好好珍惜你身边的人。《崔莺莺传》虽是元稹记载的故事,然而通过记载情况来看,张生应是元稹所认识的熟人,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元稹是十足的渣男代表,这个故事也在说明张生是个渣男,不过这种渣男现象在今日的社会,依旧是较为常见的。抛弃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后来另娶她人后家庭事业不如意时,念及昔日恋人的百般好,又想再续前缘,好多婚姻多年的中年男性有这种心理,已经成家立业后还想找旧情人再续缘,身边亲友知道男主有这样情况时,便会常用珍惜眼前人劝告了,也即《崔莺莺传》里面的怜取眼前人。

    怜取眼前人,在古代是很多渣男所面临的劝告话语,这句话在北宋时,被晏殊引用到他的词作《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过词中怜取眼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我们常说的珍惜眼前人寓意有点差异。这首《浣溪沙》大意是说,一年光景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