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 《泊》 (第3/3页)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往返京师(今河南开封)与江宁(今江苏南京)的王安石乘船停靠瓜州服务区时,写下了他的名篇《泊船瓜州》,由于时代久远,对他写作这首诗的时间莫衷一是,结合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履历来看,比较倾向于他首次罢去首相后,自京城回到江宁时路过瓜州时所作,或者宋神宗第二次召他为相时,自江宁赴京途径瓜州时所作,在2012年由大陆演员陆毅和台湾林心如主演的《苏东坡传》剧情中,王安石与其子王雱交流过此诗,认定此诗所作时间为后者,即王安石赶赴京城再度为相乘船途径瓜州时。王安石在历史上的争议较多,毁誉参半,多随人的观念立场而异,不过这对于任何主持改革变法运动的政治家来说,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以今日的眼光来看,相对比较认可他的高尚品性及部分变法措施的积极效应,多批评他变法过程的用人不当及引发的党争,当前对他的历史定位总体而言偏向积极。

    传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作者精雕细琢而成的诗句,为了创造出动静结合的意境,诗句中的“绿”字是作者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中反复推敲而最终选用的,恰到好处的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意上是指春风来后千里江岸迎来绿色的景色变化,从其政治背景来解读的话,则是期待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其才干,促使国家走向一片欣欣殷切期许。“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是对王安石这首诗的一种赞誉,即在写作此诗时,对诗句中的关键用字,有时候是“诗眼”,需要反复用不同的字进行对比出效果几何,汉语中有“一字之师”的说法,充分表明在汉语言学中,如何恰如其分的用字有时候会成为一门学问,该评价也同时预示着,想要创造出上乘之作,是精雕细琢是必要的过程,如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作者曾在序言中讲到,增删十次方定稿成品。诗句中“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有多种解读了,和他写作此诗的背景息息相关,如果采用前文所讲和陆毅版《苏东坡传》电视剧中剧情,这句诗则是寓意作者期望再度回到朝廷主持变法事业,同时也对离开朝堂一段时间后围绕变法而产生的尖锐矛盾感到忧心,我们无法得知王安石写写作此诗究竟作何感想,这句诗的“还”也是用的非常巧妙,收到皇帝任职诏令后用“还”寓指回归朝廷则显得多余,寓意自己再次罢相后回归江宁,则又不太贴合他作为改革家的政治期许。总而言之,作为读者来解读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或多或少难以完全解释这句诗的寓意,然而通过对比不同的解读,更能发现此名句的妙处。

    现代人很少会乘船了,对泊船的概念更是无从谈起,对乘船有丝丝情怀的人也是小时候经常乘船出行的人,现代人缺乏乘船经历,更遑论在船上夜眠,因此现代人写不出唐代时期富有意境的诗句,自是情有可原之事,一个未曾有过泊船经历的人,想必无法道出《枫桥夜泊》或者《泊船瓜洲》的心境,自然而然写不出此类佳句,品读这些诗句,也只是在经历相似境遇时,对此些名作佳句形成共情。记得近两年广州南沙取消轮渡时,很多网友专程搭乘最后一班轮渡以作纪念,并配上粤语歌曲《最后一班轮渡》,想必这些人是对乘船有别样情怀的,以后能使用船作为交通工具的人更少,也只有极少地方尚保留着乘船模式,曾经在广州多次搭乘过轮渡,小时候有过乘船的经历,故能对泊船有所理解,对于那些没有乘船出行经历的人而言,或许只能通过一些浪漫诗词浅尝泊船时的意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