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后庭花》 (第3/3页)
澄江婉如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簇立在前方,归来的船帆在夕阳下穿梭,西风起处,酒家的旗帜写在斜直的飘扬,彩色的船帆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起舞,丹青妙笔都难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词中景色的描写和比拟的对象足见其文字功底深厚,面对同样的景色,在很多风光旖旎的景区,很难再写出古典诗词的韵味。延续诗词的一贯作风,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词中先是回想起金陵的历朝历代的繁华景象,这里的繁华景象想必是王安石从前人的典籍中获悉的,就如当前的我们知悉金陵的繁华景象,也是通过先人留下的文章而得知,然而就是这么繁华与衰败循环更替的经过,很多朝代的末代帝王轮番上演悲情故事,古来无数人登高怀古,无不感叹历代的荣辱兴衰,六朝的旧事已随水样流逝不在,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还时常听到歌女演奏《后庭遗曲》。
这首词通过赞美金陵的自然景观和天下兴亡的感叹,寄托了自己对国家的朝政和国家命途的忧心情怀,词的上半部分堆砌了江边一系列景观,勾勒出金陵城外宏阔的景象,意境优美,词的下半部分则直接描写历史上多有人进行往昔与今日的比照,感叹金陵城的兴衰更替,由其引出自己同样的情怀,表达内心对国家前途发展深沉的忧郁和深刻的忧虑。整首词景色与心情交融,意境宏远辽阔,将壮丽的景色和兴衰的历史结合起来,自成一格,是难得的一首怀古佳作。在政治上对立的一位文学家苏轼,也写下一部怀古名篇,显然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具有名气,固然王安石的词作领域不如苏轼,就对比他们的怀古类名作,一气呵成的词风颇为相似,王安石更多的是为国家前途命运,而苏轼更多的是感怀自己的境遇,显然境界上,王安石略胜一筹,在词作名气上,苏轼显然远胜于王安石。
在陈叔宝之前,有三国时期的吴国末代皇帝孙皓,在陈叔宝之后,有南唐后主李煜,三位末代皇帝都不得不接受历史的命数,在北方强敌入侵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选择投降远远的不止这些帝王,投降的典范当属蜀汉的刘禅。传统的士大夫观念里面,投降是屈辱可耻的,也的确如此,但是就尊重生命的角度来看,投降选择“苟且偷生”未必不是个明智的抉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是有必要为了尊严放弃生命,众人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情况是,选择投降的君主多半生活状态还是比普通人好很多,安乐公刘禅就是优秀的范例,其次以身殉国向来被称赞,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传世的文学作品,多是吹捧这些。
不管是孙皓,陈叔宝抑或李煜,他们都是末代皇帝,毋庸置疑,唯一奇怪的是,后世的文人墨客只把陈叔宝的作品演化成“亡国之音”,李煜的作品中也不乏男欢女爱的内容,更有尽情享乐的作品,却没有选其作品作为“亡国之音”。历朝历代帝王中沉迷酒色是否真有其人,不得而知,但是作为贵族领袖和精英阶层的灵魂人物,沉迷酒色抑或昏庸无能,基本上是否命题,古代为争夺皇位的激烈竞争足以让人咋舌,通过激烈竞争上位的皇帝,怎么可能会是昏庸之辈。就如陈叔宝而言,他长期待在深宫里,接触到佳丽三千,写出描写女人姿态的诗词并不稀奇,士大夫阶层人描写女人花容月貌的场景不胜枚举,不差陈叔宝一人,陈叔宝的错就错在命运上,成为亡国之君,故此他的这篇《玉树后庭花》之作,被后世演变成“亡国之音”,好用来被士大夫抒发内心的感慨。拿商女来说,一个社会基层以卖唱为生的女子,如现在很多跳舞场的女子,都是一群颇有姿色而头脑简单的女人,或许根本就无从知晓陈叔宝的“后庭花”背后的寓意,更多的是其作品品读抑或演奏起来,可以愉悦观众,因为愉悦观众之后,她们才能获得劳动所得,自然而然,商女只为赚钱而已,如同现在的影视女艺人一样,要求人家强烈的家国情怀,颇为强人所难。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或许陈叔宝的后庭曲,已经不会再上演了,但是贵族阶层和富豪家庭的人们,依旧会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只不过演奏的曲目变了,寻欢作乐的场地更高科技化了。杜牧也好,王安石也好,借“后庭曲”抒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的同时,存在的是,更多的土豪贵族们依旧享受着“后庭曲”的奢靡,贪图享乐是自己的,因此人生能享乐固然是非常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