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四十八章《文正公》 (第1/3页)
庆历三年,约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第四位皇帝赵祯的第六个年号期间,发生了一件沸沸扬扬的滥用官府钱财案,钱财数量并不是很多,此案后来经查实,款项的使用大部分符合规定要求,也即府钱的使用并不会构成贪腐问题,但是这件事主角滕宗谅一时慌神,听闻朝廷派员调查此事后,怕牵连无辜竟将公款使用的账本烧掉,于是此事一波三折,反而坐实了滕宗谅的过错。此案原本只是小事件,对此案主角滕宗谅影响不大,可烧毁账本行径使得他成为众矢之的,好在范仲淹及欧阳修等人帮忙辩护,降官一级处理先贬为地方知府(州级地方行政长官)再职位贬半级未知州,但是这个事情被御史中丞王拱辰不断的弹劾,于是庆历四年春贬至岳州,今湖南岳阳一带。总体而言,滕宗谅犯错被贬,或许滕宗谅深知自己有错在先,故在岳州任职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勤政为民,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后因治理地方颇有成绩而调任江南重镇苏州任知州。重修岳阳楼后,滕宗谅深知自己的过错给正在推行庆历新政的好友范仲淹带来不利影响,于是邀请范仲淹为之作文以记之,这便是范仲淹名篇散文《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
《岳阳楼记》是学生时代必须全文背诵的篇目,其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依然记忆犹新,尤其是后世赞不绝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诠释范仲淹厕身士林而鞠躬尽瘁的最佳说明。重修岳阳楼期间,改革力度颇大的的庆历新政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扩大相权,严密考核,减少恩荫及官员数量(力求控制冗官冗兵等)让很多既得利益惶恐颇有意见,针对新政的攻讦不断。新政期间,支持范仲淹的欧阳修不适宜的发表散文《朋党论》,于是指摘范仲淹朋党的议论兴起,顶不住压力的范仲淹借以防秋的名义出朝。离开朝廷巡视地方的范仲淹并未让新政的反对声偃旗息鼓,而是愈加激烈,顶不住压力的范仲淹索性请求外任地方,庸常的仁宗皇帝顺势罢免了范仲淹参知政事之职。参知政事是庙堂上的副相,相当于今日的国务院副总理,当时的首相为北宋著名词人晏殊,虽晏殊与范仲淹交好,但晏殊是个重自身名利的求稳政客,并未积极正面支持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倒劝范仲淹改革动作不宜过大。
范仲淹任职地方后,力推新政的枢密院副使富弼,被政敌构陷而惶恐不安,学范仲淹远离朝堂到地方上任职,同年九月,他那和稀泥的岳父晏殊也遭到弹劾被罢去首相职,随后庆历新政便宣告失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的留作时间为“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也即范仲淹远离朝堂一年多后,因此文中的“迁客骚人”有意是指范仲淹和滕宗谅等人,但是他坚持尝试求仁古人之心,不管是身处朝廷还是外任地方,都秉承士大夫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庆历新政固然失败告终,但作为评价范仲淹的一大功绩是受到后世认可的,尤其对二十多年后的熙宁变法(也王安石变法)有直接影响,历史总是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庆历新政的积极推动者富弼、欧阳修和韩琦等人,却吊诡的都走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反对面。
古文经典《左传》有一段话,是士林阶层最高的理想,谓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即简言之的立德立功立言等三不朽理念。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三不朽理念的历史名人,范仲淹算是挨近这个理念的代表人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好比其三不朽之一中的立言,他继承和发展儒家正统教育思想,任职地方时大力兴办教育并奖掖后进,他在西北戍边时,曾教导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张载成才,后者有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这样的话太过虚无缥缈,但也是立言存后世指引士大夫努力靠近。三不朽其二的立功,作为北宋名臣,推行新政便是立功之一,再者他在江苏修建海堰(范公堤仍有遗址),苏州治水和赈灾济民等方面功绩记录史册,其次更为重要的功绩是镇守西北边境,守卫边境稳定维护和平,也就是边塞任上,他创作了宋词少有的边塞词。
三不朽以立德为首,是士大夫最高的理想,但是立德是抽象的理想概念,并不像立功和立言一般可以量化和具体化。德组词时,常有道德、品德、美德、德行等,可见主要是指人的品行操守,引申为有道德的贤明之人,如果从这些层面去理解的话,范仲淹可及之,他逝世后谥号文正,后经屡次加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特赠魏国公,相继从事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足以证明受到士林及儒家传统的高度认可。据了解,德字在五行上为火,有火旺的寓意,寓意人意志坚定,可依靠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从而声名远播,《岳阳楼记》足以让范仲淹声名远播至今,尤其是学习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为止,国内尚有多处纪念范仲淹的产物。出将入相的范仲淹也算是历史上的文武双绝,正如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到,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后世对他的评价几乎一边倒的正面,多是称颂他是国之良人,可见能谓之立德。
德,按现代理念来划分,有公德与私德之别,公德则是对国家与社会,私德则是对家庭及个人品行,公德大体为热爱国家与奉献社会之类,私德为修身养性和滋养家庭。通常来讲,私德应远远重要于公德,公德会随时代和个人境遇而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尺寸,而且有时候与意识形态和立场有关,私德多与人性相关且具有恒久性,但凡是人就要面对修身和齐家的问题,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立德的要素,而修身和齐家摆放在治国平天下之情,可见修私德为先,私德基础上自有公德的提升。论私德,范仲淹是值得景仰的榜样,他开创的范氏义庄惠及后世子孙超八百载,这个义庄的运作模式,用我们现代的金融术语来说,就是豪门大户设立的家族基金,可见范仲淹的智慧超前。范氏义庄这个家族基金尽管不复存在,但是它的优良经验和做法依然是值得汲取的,它的旧址在上世纪创办了新式学校崇范中学,后又更名为景范中学,寓意尊崇和景仰范文正公之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学课本必背诵的名言,也算是范仲淹立言的代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更为宏阔胸怀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其儒家士大夫精神的风貌。《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散文中的名篇,也是因为这篇文章,很多人方能知晓范仲淹,尽管历史上范仲淹的确是值得欣赏的人,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能熟悉的历史名人极其有限,若不是这篇传颂的名篇,哪怕他是“文正公”,尽管做到了三不朽,最终也是逃不了历史的湮没。较范仲淹晚出生半个世纪的苏轼,历史知名度远胜过范,这得益于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诗词作品广为流传,其次在诗词国度的背景下,唐之李白和宋之苏轼及苏东坡之名,在所学的文史知识及考试要求中,犹如幽灵般存在,不熟悉他们都难,再者,李白和苏轼一样,很多经典名句传诵甚广,犹如苏轼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和“天涯何处无芳草”,但凡年轻过的人,对这些语句必是有所耳闻,足以文学经典可有效提高知名度。范仲淹虽不及李白苏轼般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