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遣》 (第2/3页)
而少放纵在女色上,杜牧刚开始还辩解,当上司将杜牧出入灯红酒绿场所的一叠证据置于他的眼前,杜牧只得不好意思的回答到,往后多用心仕途事务。尽管杜牧应承上司牛增孺,少纵情声色,不过从这首遣怀诗看来,春秋鼎盛之际的杜牧可能并不会遵从儒家劝导世人时所言的“少年戒色”,才得以风流著称,正如他诗句中赢得青楼薄幸名。尽管风流美名不是儒家士大夫传统所推崇的,但是俗话说的好,人不风流枉少年,世人内心应该是多羡慕杜牧的,当然在极其严肃的场合,风流还是要进行批评的,毕竟正面形象必须如泰山一般矗立。
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扬州,今日依旧保有名为二十四桥的风景区,这或许离不开杜牧的广告宣传,明月之夜,在二十四桥上教玉人吹箫,如此唯美的画面,使得宋代文人姜夔感慨到,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并非扬州人,却成了扬州的历史名人,尤其是以风流著称的,传统观念里面,出入青楼狎妓并不适宜广而告之,而杜牧另辟蹊径,在自己的诗作中多次呈现自己的风流韵事,赠予宣州故人歌姬张好好的诗,描写与豆蔻年华少女十年之约的《叹花》诗,还有暖芙蓉的诗《送人》等,都显见杜牧的风流底色。不过人至中年的杜牧,再加上遭受排挤后被外放小地方,心情自是郁闷的,于是有感于怀才得不到布施的困局,通过描写自身当年扬州的风名,意在表达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品读杜牧之诗,多是欣赏他的风流美名,正如诗句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是今人会有印象的诗句,他的多首名作也多半围绕着风流女色展开,有可能女色对杜牧而言,是促使他情思涌现发挥文学才华的源泉。
小杜牧五岁的小众诗人李群玉,据记载极有诗才,说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作写的特别好,不过今人们几乎品读不到他的诗作,唯有一首《自遣》尚可一品。李群玉是今天的湖南人,在湖南地方记载上留有其名,或许是晚唐时期,他富有诗名,得到庙堂人物的称赞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然后他并未进士及第过,所任官职并不高,却在逝世后,富有盛名而被追赐为进士及第。未能进士及第的李群玉与后来的诗人罗隐相似,各有以自遣为题写诗,不过罗隐的诗句广为流传,而李群玉的诗默默无闻,若非潜心研究古典诗歌的读者朋友,或许都不曾听闻有李群玉这号人物,在浩瀚的诗海里,若非创作出经典神句,或许很难留存于世,更遑论广为流传了。
《自遣》
(唐)李群玉
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这首诗以自遣为题,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和感慨,开篇便感慨到自己人生的起伏,也甚感前途命运虚无一场,从他终生未进士及第的履历来看,作者有可能是指进入仕途的命运将会得不到实现,后来虽受当朝相国的提携,得以受到朝廷的恩赐予以任职,但是任职三年便辞官回归故里,充分说明作者甚是感怀仕途命运的堪忧。颔联“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是此诗的妙笔,也是认可这首诗的原因所在,其大意是作者觉得人生如同居住在梦中一样,世间的事情如同风一般快过于闻到,是我们常用语中,浮生如梦和世事如风更进一步的文艺表述。后面两联是作者对学习的态度,意指要想成为如茂密高大的竹林一般,要在寂静的环境中甘于潜心读万卷诗书,不断研究钻研才能通达,获得人生智慧,最后说一壶浊酒也可暖人心,感慨自己能像失马翁一般会知足常乐。作者写出的自遣,要想表达的意境固然是美好的,而实际情况往往不是,真正好心境的时候创作不了这诗句,都是心中郁结时要这么创作,以告诉世人要秉承好心胸坦然处之,也是安慰自己,后来的罗隐以自遣为题创作诗句,不为人知的亦是如此。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