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行》 (第3/3页)
影子。
《春山晚行》
(唐)岑参
洞口桃花带雨,溪头杨柳牵风。
鸟度残阳上下,人随流水西东。
《春山晚行》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六言绝句,岑参与王昌龄一样,是唐代边塞诗人的卓越代表,这首诗与我们所熟悉的五言诗和七言诗一样,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只不过六言诗较为少见,其次是六言诗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诗句,但岑参的这首《春山晚行》自认为是非常不错的作品。这首诗前两句“洞口桃花带雨,溪头杨柳牵风”采用对仗的写作手法,大意是洞口的桃花,含雨鲜润,溪头的杨柳,牵风依依,描写春山里桃花和杨柳的神态,后两句“鸟度残阳上下,人随流水西东”仍采用工整的对仗格律要求,写在春山晚行时所见的景象,将由前两句描写的植物景象移至动物及人身上,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创作功底。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采用工整的对仗手法,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山晚景图,尤其尾句“人随流水西东”,即写人在春山里行走的状态,也寓意了人如流水一般不能自主,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流向西或东。曾经有部剧情片电影《无问西东》,描写了四个时期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青春时期充满理想并满怀期待,在各自生活的时代里,矛盾和挣扎中毅然前行,这四个故事并无直接的衔接,却都指向同一种情感倾向,即实现自我价值。无问西东,四个字分解出来,孩子都能理解,可是组合在一起,着实会让人费解一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想必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形容这词之义,或许与岑参所言的“人随流水西东”具有类似的寓意,即在命运的安排下奋力前行,无所谓问东问西,当然人们也可以自行遐想此词究竟寓意几何。
以“行”为题的乐府诗中,最为让人惊艳的莫过于白居易的长篇诗歌《琵琶行》,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叹白居易的诗歌艺术功底,还得感谢这首诗创造的经典诗句,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面所列出来的《从军行》和《长干行》,只是作者们组诗的节选部分,不足以全面理解这些诗篇,然而人们在赏析诗词时,习惯性只喜欢品读经典语句,犹如人们欣赏音乐时只喜欢听高潮部分,故只对其精彩部分作分享。对于想全面了解诗歌的,或者对整个诗歌的来龙去脉感兴趣的,则发扬中学生时代全篇背诵白居易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好学精神,不过非专业文学人士,对其精彩部分及经典名句深有体会即可。
我们很多时候接受的知识,读到的书籍,很多都是作者东拼西凑的知识,犹如本文亦是如此,这些拼凑的作品有个很大的不足便是直接给结论性的知识,缺乏整体框架、背景脉络和结论推理逻辑过程,这也是读者对很多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根本原因,犹如李白《长干行》创造出来的成语“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详读诗篇的人们必然比只知晓成语含义的读者要理解的深刻。再通俗点说,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中,懂得经典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外,其余六首也需要做适当的了解,一来作为理解这首经典诗词的补充,二来要理解它们是一个整体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王昌龄所处大唐时代的边塞情势,裨益深刻领会此诗句的魅力,不然的话,容易人云亦云,有学者说这两句诗妙就觉得妙,自己的品味感受不够深入,因此若有闲情逸致,还是要坚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