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曹丕》 (第2/3页)
许写的一手好文章,或许入世有利于治国安邦,遁世可以立身传世等。古典中国时期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以及我们教育阶段所学的语言,不管是中文抑或英文,写作成绩的占比都较重,足见写作文章的能力的重要性,乃至进入社会和职场,很多招聘都提出要具备良好的文笔功底,乃至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秘书,首要才能是写作水平。毋庸置疑,写作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写作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和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活动,本质是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水平的体现,故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其脑力水平及逻辑思维能力是值得认可的,故社会各行各业选才方面多有以写作能力立判高下。
《典论·论文》
(魏)曹丕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文学评论专著的精彩节选,其大意是文章可成为治理国家和不朽的事业,人的寿命有终了之时,荣耀和欢乐随生命结束而止,寿命和荣耀必有一定的期限,不如优秀文章流传的久远,所以古代从事文学创作的文人们,全身心投入文墨之中,将自己的观点著述成书,不用假借史官的文辞,不靠飞黄腾达的权势,而声名能够流传后世。在曹丕写作这论述之前,文学地位较低,一直是史学和经学的附庸而存在,曹丕这么评价文章,充分表明自曹丕开始,建安时代是中国文学觉醒的时代,相当于是称赞文学的宣言书,意在向世人宣布,寄身翰墨和见意篇籍是伟大的职业,可以提升至到如经学的安邦治国之功效。更为关键的是,历史也将证明,写的好文章的确让作者流传后世良久,浩瀚的中国历史及人类史,曾经有无数位在世时飞黄腾达的显赫人物,犹如曹丕所言,声名随身死而止,但是留有传世名作或者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名言,的确会让后人铭记良久,好比世人只习惯性铭记经典诗词歌赋和经典名言警句及其作者,而对历史上的诸多帝王将相少有耳闻。
历史上有名的父子较多,但同时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素有成就的,能盖过三曹的几乎没有,北宋文学上有著名的三苏,其实本质上也就苏轼能扛鼎,也就论个体上,苏轼在后世的名气上胜过三曹,纳入父子三人组合体来看,北宋苏轼一家无法和曹操三父子相媲美。从子女成就上看,曹操当属非常成功,首先魏文帝曹丕通过和平手段建立了自家王朝,为后世实现政权平稳过度树立了典范,陈思王曹植被西晋朝廷的权臣谢灵运形容具有八斗之才,谢灵运称赞曹植的文采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独得八斗,自己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这也是成语“才高八斗”的由来。曹植的文采,细读其名篇《洛神赋》便可略知一二,这篇辞赋可谓是称颂女性的天花板之作,无人望其项背,对于男生而言,倘若发挥文采的方式追求中意的女生,曹植的这篇《洛神赋》不可不读,不可不借鉴。而曹丕的诗歌成体现在他的传世名篇《燕歌行》,是曹丕创作的七言诗,为后世发展七言诗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律诗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且该诗歌颇具艺术魅力,是诗歌上的精品之作。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