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章 犯颜直谏,读书百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0章 犯颜直谏,读书百遍 (第2/3页)

在!?

    所以,夸赞皇帝,跟自己成师从的心学还是理学没有关系。

    他只是在夸赞扶扬正学,匡正世风之举。

    要他说,这个程度还不够。

    等他考上进士,步入官场,早晚要好好澄清吏治、美化风俗!

    届时朝官们再也不需要攀附首辅,畅所欲言,也不会因言获罪。

    士林学子不再放浪不羁,整日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

    那才是群贤遍野,众正盈朝。

    不过有李坤在,为免交浅言深,顾宪成也只是点到为止。

    李三才是从不会让事情冷场的,很是轻巧接过顾宪成的话:“如今这位陛下,倒是真有一出美化风俗的德行。”

    顾宪成好奇扭过头:“哦?”

    李三才笑道:“陛下不仅将栗在庭那厮,贬到了福建做官,还将弇州公王世贞,招在身边伴随。”

    虽说栗在庭是七品官穿上了红袍。

    但清贵言官跟地方官吏可不一样。

    所谓“六科都给事升转,内则四品京堂,外则三品参政。盖外转以正七得从三,亦仕宦之殊荣,而人多厌薄之。因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之语。”

    外放升官,都是引以为耻的。

    抱怨一声势减万分就算了,甚至还有气不过,因此散布揭帖,辱骂吏部的。

    更何况还是吏科——“惟吏科多升京堂”,可不是戏言。

    顾宪成听罢,当即大笑:“这个佞臣,好贬!”

    栗在庭在他们这些士子中,跟严嵩的形象没什么区别。

    贬谪?弃市最好!

    发泄完一句,顾宪成旋即收敛了神色,追问道:“弇州公入京了?那京城日后,岂不是常有文会?”

    王世贞的文会很重要。

    是如今士子扬名第二好的途径。

    至于第一嘛。

    就是给王世贞投稿,让其批注一番,如此立马天下尽知——王锡爵就经常写文章给王世贞,夸耀子侄兄弟,助其扬名。

    更何况王世贞其人,还是天下士子仰慕的对象。

    顾宪成立马将严嵩第二抛诸脑后,问起了王世贞的事。

    李三才颔首:“有是有,不过弇州公说,为防耽搁举子们考业,他准备酝酿一番,在春闱后几日,邀请天下举子,开场大的文会。”

    盛事啊!

    顾宪成听罢,立马便在脑海中想到,届时自己力压群雄,万众瞩目的场景。

    不由心潮澎湃。

    喃喃道:“也好,如今还有士子未曾入京。春闱后一日,天下的举子正好齐聚京城,等着放榜,届时恐怕泰半都要前去共襄盛举。”

    李三才也神色向往地点了点。

    不愧是弇州公,天下结社第一人,办文会都会掐这种好时候。

    天下举子齐聚,扬名那才是真扬名啊!

    此番定要好生请教经验,日后结社,才能办得风生水起!

    李坤则是在一旁若有所思。

    文会……什么时候讲究人越多越好了?

    以往不都是这些师出名门的子弟专场?什么时候看过他们这些老举子?

    李坤越想,越是觉得不太对劲。

    不过他此行也不是来八卦了,想了还是提起更重要的事:“也不知这一科,能有多少士子能留在京城。”

    各科数目不一定,如今是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科,说不得就会多些名额。

    这是变相跟李三才打听。

    李三才听闻,不由笑道:“龙飞首科,自有广额之举,礼部已经……”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

    逐渐走远。

    只有石桥假山岿然不动,花草树木风中摇曳。

    ……

    此刻,文华殿内外,已经是百官视线汇聚之地。

    伏阙啊!

    上一次还是高拱跟冯保斗法,让张守约在午门外跪奏。

    现在张守约还在道州养老呢。

    听闻张守约整天作诗,感慨仕途不顺。

    如今这次,十余名庶吉士、翰林在文华殿外伏阙,事发突然,朝官都还不知道所为何事。

    纷纷佯装路过,想看个究竟。

    文华殿外的空地上。

    赵用贤与吴中行等人,已经跪伏了一个时辰。

    皇帝和内阁仍然是无动于衷。

    哪怕廷议结束,也并未见到皇帝和内阁出面处置。

    最不对劲的是,不说派个内臣出来劝导一番,那锦衣卫出面驱赶总要有吧?

    结果没有劝导,连廷杖都没有。

    只有一行人心里不上不下地跪在文华殿外。

    赵用贤以额触地的姿势一个时辰了,腿脚还好,就是腰有些不太舒坦。

    一阵冷风吹过,又觉冷冽。

    身旁的吴中行的声音传入耳中。

    “廷议结束半晌了,为何还不见陛下出面?”

    他们是廷议前就在这里跪着的,就是为了把事情闹大。

    按理说,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应该尽快处置,以期消弭影响才对。

    赵用贤埋着头,身子半点不动,低声道:“我怀疑,此事陛下并不知情,如今要么是在了解内情,要么就是大发雷霆商议对策。”

    外人也就罢了,他们这些翰林院出来的,多少了解皇帝。

    这种事,皇帝八成是要过问的。

    同时也有这个声望越过内阁,接见他们。

    这也是他们挑在文华殿伏阙的缘故。

    吴中行叹息道:“是非对错,一览无余,元辅既然刚愎自用,还蒙蔽圣听,我等为了让陛下拨乱反正,如此也是逼不得已。”

    “毕竟,熊敦朴平白蒙受冤屈,何其无辜?”

    有些事,一旦进了流程,就很难自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