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章:淮西勋贵二代子弟,第一帅才徐允恭,还有女诸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3章:淮西勋贵二代子弟,第一帅才徐允恭,还有女诸生。 (第3/3页)



    那摆脱掣肘,脱离胁迫,也是指日可待。

    毕竟这世间万物,都逃不过一个字,那便是“权”。

    可却不曾想起,这天下成百上千年,不管是正统之争,还是文武争锋,都逃不过的一个字,并非是“权”。

    而是一个“理”字。

    所谓大义为先,就必须要占据大义,否则根本无法成气候。

    至于“权”,只有获得“理”,你才能掌握“权”。

    胡惟庸已经失了公道,已经失了大义,纵然所作再多,也不过是掀起掀起波澜,无法撼动这巍巍日月。

    何为日月?

    日月乃天地运转之法则,冲刷黑暗,为世间带来光明。

    合则为明,山河月明,亦能冲刷罪恶,重整世间山河,为这万万百姓带来一丝曙光。

    大相国寺。

    “拜见秦王殿下,拜见晋王殿下,千岁。”

    车辇停下以后,朱棡与朱樉刚一下车,迎面便是走过来一位少年公子,看向他们二人行礼道。

    而在这少年公子的身后,还有一袭青衫的少女。

    只见其容貌宛若春日里初绽的梨花,清雅脱俗,肤如凝脂,眉似远山轻描,眼若秋水含烟,长睫微翘,朱唇不点而红。

    一袭精致的青色丝质衫子,轻柔地贴合着她纤细的身姿,衣裳上绣有淡雅的梅花图案,以金线细细勾勒出边角,既显其清贵之气,又不失少女的灵动与纯真。

    “徐允恭?”

    朱棡迟疑了一下,便是询问道。

    “正是允恭。”

    少年公子,也就是徐允恭不卑不亢道。

    但这言语之间,一旁的朱樉总感觉有一丝崇拜之意。

    但想想也对,徐允恭身为魏国公徐达之长子,对于朱棡在草原的战绩,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那出生将门的徐允恭,对于朱棡生出一抹崇拜之意,也实属正常。

    不过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个猛人。

    徐允恭,未来改成了徐辉祖。

    洪武二十一年承袭魏国公爵位,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以后,又是加封太子太傅。

    而靖难之役爆发以后,徐辉祖作为南军主将,于白沟河之战中掩护李景隆撤退,全师而还,又在齐眉山大胜燕军。

    后徐辉祖被调入南京,淮北南军因此势孤而大败。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如果当时建文不听信谗言,继续任用徐辉祖为帅,朱棣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赢。

    但实话实说,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徐家可谓是赢麻了,毕竟两头下注,所以不管哪一方赢了,那都能保全徐家的荣光。

    至于见闻为什么要召徐辉祖回京师?

    民间一直都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

    至于剩下的一个,是有人进谗称,徐辉祖因燕王是至亲之故,而未尽力作战。

    所以才将徐辉祖召回了京师。

    而不管是哪一个原因,从召回徐辉祖的那一刻,建文帝就已经是大势已去。

    但为什么说这哥们猛?

    那是因为等到朱棣准备渡过长江时,徐辉祖仍率军在浦子口迎击,并且成功阻击朱棣。

    但南军大将盛庸再战,遭遇大败,水师尽归于燕军,燕军于是得以渡江,攻克南京金川门。

    说白了,就是大势已去,建文已经到了山重水尽的地步,纵然是忠臣良将,猛的一塌糊涂,也难挽颓势。

    “那这位,应该就是号称女诸生的徐家大姑娘,徐妙云吧?”

    就在朱棡思索间,朱樉的声音又是响起道。

    朱棡特在此时回过神来,并且看向了眼前的徐妙云。

    “妙云见过秦王殿下,晋王殿下。”

    徐妙云又是盈盈一礼。

    徐妙云自幼聪明伶俐,过目不忘,精通四书五经,被人们称为“女诸生”,乃是京城的第一才女。

    而如果没有朱棡负气出走京师,拒绝成婚,这个徐妙云今年也应该会被册封为燕王妃,成为燕王朱棣的王妃。

    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但现在,可能就不是了。

    “不必多礼,自家妹妹,自家兄弟,就不用称呼殿下了。”

    朱棡轻轻点头,便是笑着道:“称呼一声二哥,三哥便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