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37章:大明的户籍制,绝对不是种姓制。 (第1/3页)
“洪武初年,大明刚刚建国,老爷子便下令清查天下。”
“以求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也可以保障国家赋税的来源。”
“但老爷子却没有想过,他所信心满满设计出来的户籍制,不仅不能保证民间秩序,甚至会因此发生骚乱。”
“就拿北方来说吧,老爷子定下的户籍制,农户就是农户、医户就是医户,匠户就是匠户。”
“那就没有想过,各行各业,皆有兴衰,如果行业不景气,工匠们干不下去了,吃不起饭。”
“但是碍于老爷子制定的户籍制,他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做工匠,父为匠,子便为匠,永生永世。”
“所以一旦工匠这个行业,让他们吃不起饭,他们还能干嘛?”
“除了饿死,就是成为流民,然后再饿死。”
朱棡看上一脸震动的朱标,又是边走边说道。
这声音虽轻,却是重逾千斤,压的朱标内心中泛起一抹沉重。
的确,朱元璋在考虑制度之初,只求两点,那就是秩序与生产。
因为经历过元末乱世,百姓流离失所,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动荡。
所以朱元璋完善出了一套可以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户籍制度。
希望借此,可以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而且那个时期,朝廷的支出几乎捉襟见肘,因为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因为户籍制度,百姓都是各司其职,民间也算是安稳。
可是朱元璋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所制定的户籍制度,如果有百姓吃不起饭,又不能去干其他行业。
这就相当于走上了死路,而不管是哪朝哪代,百姓求生的意志,可都是历历在目。
所以他们会去流亡,沿途乞讨,以求何以活命。
而这若是到了后期,王朝的土地兼并严重,就会造成极多的百姓成为流民,那这天下,焉有不亡的道理?
“可是我大明的科举,终有一日会重开。”
“而只要不是所属贱籍,皆可参加科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农户、军户、匠户。”
“况且这是老爷子建立户籍制以后,就定下的规矩。”
“所以只要努努力,他们也可以凭借科举,改变自己的出身。”
随后,朱标看向朱棡轻声道。
明朝的户籍制,虽然存在弊端,但只要不是分属贱籍,就都拥有参加科举的权力。
所以哪怕是不能成为大官,只要努努力,也可以成为朝廷官吏,从而改变自己的出身。
这可不是瞎掰,而是有事实依据。
就拿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来说吧,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出生于湖广荆州卫,故又被称作“张江陵”。
而这张居正,便是出自军户家庭。
这意味着张居正的家族在明朝的户籍制度下属于军籍,即专门负责军事服务的家庭。
所以张居正尽管出身于军户世家,但他凭借自身的能力,也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
最终成为明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更是担任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甚至对于明朝的政局,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毕竟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就是对于张居正最好的评价。
也是再三诠释了忠臣与权臣,从来都不矛盾。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后世总有人说朱元璋建立了四等人的种姓制。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谬绝伦。
首先你要弄明白,什么是种姓制。
种姓制就是处于一种静态,意味着一个人的种姓身份由其出生决定,且一生不变,永生永世。
这也意味着低等人永远都是低等人,他们永远没有办法越过阶层。
但朱元璋的户籍制,虽然看似与种姓制相似。
可这是有着天差地别,那就是除了封建王朝早已订立的士农工商,还有贱籍之外,明朝都可以参加科举。
通过自身的努力,你就可以越过阶层。
而种姓制纵然你终其一生,任劳任怨,也不可能让伱越过阶层。
这是一出生就注定了的结局,充斥着压榨与不公。
那为什么贱籍就不能参加科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