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章 朝贡贸易变成勘合贸易,大明要招募拥有独家销售权的海外代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6章 朝贡贸易变成勘合贸易,大明要招募拥有独家销售权的海外代理 (第2/3页)

  比如被称为“灰琥珀”的龙涎香,据相关史料记载,此物一斤合9贯钱。

    然而据《明会典》的记载:明朝给大部分朝贡国的价钱是每斤48贯,高出市价整整5倍多。

    再比如倭国进贡的腰刀,每把市价最多3贯,可明朝给他们的定价是每把10贯。

    再加上“回赐”的精美丝绸和瓷器,能来大明朝贡一次,便可以赚取数倍暴利。

    毫不夸张的说,正是这种“厚往薄来”的政策,吸引着周边国家争先恐后前来进贡。

    由此可见大明在朝贡体系中是不赚钱的,甚至还有倒贴钱。

    之所以历代皇帝都要维持朝贡体系,主要是为了维护东南亚国际间的稳定,还有天朝上国的面子。

    根据历史记载: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多次冲突和战争,有时就是因为朝廷招待不起对方的朝贡所引发。

    比如明初与部分蒙古势力达成封贡协议之后,蒙古人就经常跑来进贡。

    由于进贡马匹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朝廷掏不起钱。

    于是“大明战神”朱祁镇就要求蒙古人少来几回,少贡点马,可他们就是不听啊!

    与汪直、刘瑾、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的王振很生气。

    他仗着自己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压低“马价”,结果被激怒的蒙古人对明朝大举入侵,这也是导致“土木堡之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朱棡肯定不能在奏本里面讲。

    可得知自己被朝贡国当成“冤大头”爆金币时,朱元璋还是气的整整一天没吃饭。

    这才有了之前他和太子朱标一唱一和,在暹罗使臣面前演戏的那一幕。

    后知后觉的暹罗使臣,这才发现自己被大明的两位统治者给套路了。

    只是瓷器、丝绸、漆器、茶叶和硝石,背后无不牵扯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暹罗是不可能放弃的。

    况且暹罗与杀害大明使臣的倭国建交,这本就是一件理亏的事情。

    如今暹罗使臣只能希望,朱元璋和朱标提出的“海外代理”有利可图。

    否则在他归国之后,就要承受暹罗国王的雷霆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