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 (第2/3页)
家覆灭的捷报传到京师,老夫就算是要紧牙关,想方设法去筹经费,也要批复同意湖南申办省级公学的上疏。
三省,这就是算政治账,政治账比经济账要高一筹。”
曾省吾不敢置信,“老师,杨氏盘踞播州六百年,那里又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王督宪这么有把握?”
“事事都有把握了再去做,好处能轮到你?”
曾省吾至此明白了老师张居正的指点之意,也领悟到老师对自己的期盼。
“老师,如此看来,王子荐真是位强劲的对手。”
张居正看着曾省吾,连连摇头,“三省,你是明白了,但还没悟透啊。你的对手不是王子荐。”
曾省吾目光一闪,“老师,请问说谁?”
“当初在皇上眼里,比你更合适通政使之位的是谁啊?”
“潘凤梧!”
张居正捋着胡须,欣慰地点点头,“三省,喝茶,这是老夫家乡的茶,有楚地特有的香气,你喝一喝,是不是合口味。”
曾省吾端起茶杯,抿了几口微微冒热气的茶,“嗯,果真是楚香自中来啊!老师,能不能送学生一些。”
张居正仰首哈哈大笑,“前些日子,江陵送来了四斤,老夫给潘思明(潘晟)、方行之(方逢时)各送了一斤,再送你一斤又何妨。”
曾省吾心头一动,起身高叉手长揖道:“学生谢过恩师。”
张居正越发满意,右手挥了挥,“三省坐。”
“三省知不知道内阁政事堂有一块匾。”
“学生知道,是世宗皇帝亲笔题写的,‘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斗而不破也。三省,你要记住了。”
“学生记住了。”
过来半个小时,曾省吾起身告辞。
张居正叫张桐代他相送,自己走到书案后,展开金花五色笺信纸,轻轻磨墨,提起湖毫,蘸了蘸墨汁,略微一想,运腕写道。
“凤磐贤弟,接信甚喜你所言之事,愚兄心领。贤弟维护之心,愚兄感激不尽”
一气写完,张居正放下湖毫,长舒一口气,静待墨迹自干。
“张四维,你比百戏杂耍的还要会跳啊,现在又要改换门庭,也罢。你这样的三姓家奴,去哪里都是一样。
这是栾永芳之事,你和沈一贯是首恶,老夫只是被牵连。别人记不得,有人记得。你以后且等着”
张居正刚自言自语到这里,心头一动,若有所悟。
“原来如此,老夫只是受了无妄之灾啊。张四维、沈一贯,老夫就等着看你们的下场。呵呵。”
曾省吾出了张府,跟张桐拱手告辞,钻进等在府门口的马车。
马蹄声响,清脆的声音在仁寿坊街面上回响。
曾省吾透过车窗看着巍峨的张府正门,心有所动,嘴里轻轻地念道:“潘应龙!”
第二天中午吃完饭,署理顺天府尹潘应龙在池家四方茶馆里坐着,它位于顺天府衙附近的椿芽巷。
等了十几分钟,一身便装的朱翊钧带着祁言走了进来。
“朱公子。”
“潘先生。”
朱翊钧笑呵呵地答道。
“潘先生不要烦我老是拉着你到处看,主要是京师日新月异,看也看不够。”
潘应龙笑着答道:“公子说笑了,你拉着在下到处看,是好事,要是不拉着在下看,在下怕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
朱翊钧哈哈大笑。
“朱公子,今天想去哪里看看?”
“去西湖、玉渊潭一带看看。”
“朱公子想看看新扩建的西城大学区?”
“是的。”
“好。朱公子请。”
一行人上了马车,直接出了安定门,然后沿着北城墙外的官道向西,过德胜门,一路疾行,一个多小时后来到西湖。
下了马车,朱翊钧看到眼前一片湖泊,湖面广阔,波光粼粼。
这就是昆明湖啊!
潘应龙指着湖面说道:“朱公子,这就是西湖,当地百姓也叫它七里泺。因为天底下最著名的西湖在杭州,为了以示区别,很多人还叫它七里泺。”
朱翊钧笑着答道:“此西湖不比彼西湖差啊。”
“朱公子,听闻有人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