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二章 王安石变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二章 王安石变法 (第2/3页)

王安石性格执拗,有“六相公”之称,面对汹涌而来的反对声浪,他坚信“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但是宋神宗并没有王安石那样坚定的决心。北宋素有议论相较的政治传统,所谓议论相较就是使士大夫之间产生不同的意见,从而相互制约,达到维护皇权的目的。王安石对此颇为反感。若朝廷人人议论相较,即赤道河游城。

    作为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宋神宗在每一个新法颁行前都要经过一个充满信心到犹豫不决、相信相宜的过程,这让王安石感到非常痛苦,他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让皇帝相信自己。

    然而他的政敌们却是天天对着皇帝说不要相信王安石,就连皇亲国戚也向宋神宗进谗言。王安石无奈只好在公元1074年自请罢相,去江宁做知府。

    在赴任途中,王安石路过瓜州,有感而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个月后,宋神宗再次召王安石回朝拜为宰相。宋神宗此举并不是回心转意,而是政治斗争的结果。王安石临走前推荐韩绛为宰相,吕惠卿为副相。

    朝中党争非但没有因王安石罢相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就连新党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吕惠卿处处讨好宋神宗,打压王安石,将新法层层加码,使百姓不胜其扰,怨声载道。

    宰相韩绛只好请皇帝再把王安石请回来。于是在王安石罢相的10个月后,宋神宗再次请王安石入朝为相。王安石回来了,吕惠卿难以自处,被贬至地方为官。

    而王安石此时已经有病在身,与神宗的关系也日渐疏远。王安石提出的建议,神宗都不听从,让王安石非常失望,就算只听一半也可以啊。

    不久,王安石之子王雱病逝,年仅33岁,王安石心灰意冷,再度辞去相位,回到江宁度过余生。

    虽然王安石走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新法就此终结。公元1078年,宋神宗改年后元丰,亲自主持变法,加强新法力度,改革官制。

    不久,西夏发生政变,梁太后囚禁其儿子李秉常,独掌大权。宋神宗决定趁机讨伐西夏,但是无功而返。

    公元1082年,宋神宗再次出兵,在西夏境内筑城而守,没想到全军覆没,宋神宗大受打击,对着朝臣当众痛哭了起来。

    公元1085年,宋神宗郁郁而终,年仅38岁。年幼的太子赵煦继位,由祖母高滔滔垂帘听政。高滔滔重新起用司马光,废除新法,打击新党。

    王安石听闻自己的一生心血毁于一旦,后忧郁而终,终年六十六岁。在王安石死后,新旧党争还远没有结束。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太皇太后高滔滔死后,宋哲宗赵煦亲政,新党再次得势,打压旧党,甚至还要追废高滔滔。

    然而宋哲宗英年早逝,神宗的另一个儿子赵佶登上皇位,是为宋徽宗。赵佶任用出身新党的蔡京为相。

    然而蔡京上台后无论对新的还是旧的,只要是得罪过他的都会大加迫害,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北宋走向了灭亡。

    南宋建立后,宋高宗赵构认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是王安石变法,将王安石的新法几乎全部废除,只保留了几项实行较好的新法。

    【一口气盘点鬼谷子的弟子们#历史#春秋战国】

    未曾出山,座下弟子却将战国赛场搅得天翻地覆,把六国相印为合纵之盟,破强秦、迁都、灭魏国,只要回国一死,世,中原局势就会随之一变。

    那么鬼谷子究竟都有哪些弟子?他们又在七国之中搅动过什么样的风云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盘点鬼谷弟子。

    鬼谷子最早闯出名声的是庞涓,他出师后就前往了卫国,在魏惠王手下做了一名将军。

    公元前362年,卫国迎来了一次重大危机,少梁之战中,赵、韩两国在东线战场上牵制卫国,西线战场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