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决策(5k) (第2/3页)
在20人左右,其中的核心团队是葛智杰的五个人,现在这么算起来,规模膨胀的太迅速了。
但他转念一想,这应该是对的。
产品开发不难,难的是背后对产品的支撑。
张小龙他们这方面碰到的只会是小问题,企鹅只要确认后就能迅速给予支持,而己方想要从零开始就需要做这方面的技术规划,不过,公司刚成立,员工数量就要追上做了一年半的百晓生了。
谭睿泽见俞总在考虑,补充了一句:“企鹅的系统架构也是类似的,而且,它的用户规模更大,采用了更多的架构设计,既然产品要对标企鹅,这方面是应当向它学习的。”
俞兴很难不赞同。
他沉吟一会之后说道:“那明天上午你把报告给我,我们争取两天之内确定下来方向和预算。”
谭睿泽很意外,他说这些确实是自己认真思考后的想法,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待遇,但是,并没有奢望到得到这么直接的回应。
领导应该什么样?
这不折个中?
尽管俞总没有立即答应,但他的态度已经挺明确了。
谭睿泽既惊讶,又振奋。
“葛智杰的想法,我现在也能理解,你的想法也是,但我们需要在巨头竞争的压力下寻找一条最合适的现实之路。”俞兴表达自己的立场,“既然要做,我们就做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最好的事情,然后再看它会怎么样。”
能力范围之内最好!
俞兴没有太多的犹豫,他已经比较倾向于谭睿泽的想法,因为……
好吧,企鹅这种核心业务是即时通讯产品的系统架构很具有说服力。
不管用户数量还是产品功能又或者系统稳定性,巨头自然有巨头的技术功底,而考虑到一款新兴应用不是真要究极对标QQ那种数亿用户的大魔王,提前筹备的效果或许能够支撑这种前期竞争。
俞兴自己的心里有一本账,即便按照谭睿泽的估算上限,120个人在1年之内的薪资支出不会超过1500万,而万。
只要微信公司能做出来一些希望,中间融资是能支持必要投入的。
产出大于投入,这就是一笔赚钱的账。
更何况,还有过山峰的伺机而动。
这天晚上在初步有了倾向之后,俞兴整理了与谭睿泽谈话的录音,用里面的主要技术部分来寻求百晓生程序员们的意见。
毋庸置疑,百晓生的程序员们与大代价请来的谭睿泽、葛智杰存在很大差距,但他们也能给予侧面的佐证。
最终,俞兴得到了一种感觉。
葛智杰是激进派,谭睿泽是没那么激进的激进派。
次日上午,八点半,俞兴把葛智杰请来了自己的办公室,尝试尽量解决他的一部分思想压力,上来就先抛出了三个问题。
“葛总,你觉得我们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微信公司是大厂吗?”
“葛总,你觉得我们的技术实力可以比肩探索技术前沿的阿里吗?”
“葛总,你觉得公司的资金能够支撑这些吗?”
葛智杰沉默不语,脸色开始有点不好看。
半晌之后,他给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奠定与企鹅产品竞争的框架基础,可能确实需要一些探索,但我这两天有在尝试与阿里的人交流,也许可以挖来几位,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葛总,我们预留不了那么多探索的时间,我们需要在尽可能的时间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俞兴指出问题,“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趁着企鹅还没有在移动端发力而抢跑一段时间,这段抢跑的时间越长,我们越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能成功,那再反过来做探索也不迟,就拿你说的阿里,它不也是这两年才开始探索,它为什么不成立的时候搞这些?”
“这都是一样的道理,咱不能痴迷于技术前沿的魔力。”
葛智杰被这样批评了几句,有些抹不开脸,不稳定的情绪又开始蠢蠢欲动。
“葛总,你别请辞。”俞兴察觉到那么一丝苗头,先制止,后谈经验,真诚的说道,“葛总,你也知道我是学医出身,我们有个概念叫做‘循证医学’,说是要把医生的个人经验与当前的最佳研究结合,再考虑患者的意愿,制定出最适合的方案。”
“论经验,那就得看你们这些人的经验,论最佳研究,国内不应该看阿里,而是应该看本身在做即时通讯的企鹅……”
俞兴这么一说便把谭睿泽连夜写出来的报告递了过去,上面阐述了企鹅的系统架构设计,又比较了各种架构的优缺点,以及微信公司当前的状况。
不得不说,谭睿泽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论述都要打破他对程序员的印象了。
“俞总,你认为他更正确,是么?”葛智杰看完之后给了这样一句。
“微信公司需要一个更适合当前阶段的方向,至于他的建议是不是更正确,我希望葛总能和他仔细交流之后再给我一个答案。”俞兴说到这里,继续刚才没说的第三个因素,“公司如何发展,还要论意愿,葛总,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