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0章 还好不是《白鹿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290章 还好不是《白鹿原》 (第1/3页)

    俩老先生告辞以后,江弦一个人在屋里,静静读了一遍脑海中新合成出的。

    要谈论中国的“寻根文学”,那就绝对没法错过这篇。

    如果说《百年孤独》是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魔幻化的融合进了当中,这篇同样是将中国民间生活魔幻化的融合,每个人、每个场景,都蕴涵着深厚的哲理。

    两篇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譬如,在《百年孤独》里,黄花是堕落和死亡的标志,也是所有灾难的标志。当尔基阿德斯溺水时,他的牙齿被细小的黄花覆盖,当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死去时,整个小镇都沸腾了起来,所有的人都被黄花淹没,所有的人都被困在了外面。

    马尔克斯在中大量采用这种“黄”色。

    异曲同工的是,江弦脑海的这篇同样也使用了一种“红”色。

    为什么会这么相似?

    其实说白了,他脑海这篇本质上是对《百年孤独》的一种模仿,只不过模仿的相当精湛。

    这也是“寻根文学”的真相。

    所谓“寻根文学”,其实也就是国内作家读了《百年孤独》以后,深受震撼和启发,一拍大腿。

    “卧槽,原来可以这么写!”

    于是乎,一众作家们开始了对马尔克斯以及《百年孤独》的创作进行模仿。

    这就是“寻根文学”褪去外衣以后真实的模样。

    江弦敢为天下先的提出“寻根文学”,他当然也比这个年代的任何人都更了解“寻根文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说是“寻根”,其实仍是模仿西方在用的那一套。

    不过在模仿前,先用一种民族化的包装,较为含蓄的来表达这种正在形成的现代意识。

    毕竟这会儿意识形态敏感。

    直接说我们学西方那一套。

    那是开资本主义玩笑!

    踩这种雷区,分分钟雷军开小米su7把你闯死。

    所以“寻根文学”并不是向传统文化复归,只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较为有利的接受场。

    不过不可否认,这场文学思潮正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一样,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并促使一大批堪称经典的著作诞生。

    话说回来,《百年孤独》这篇确实伟大。

    即便是对它进行模仿,也足够能模仿出一些极其优秀的作品了。

    这和几十年后模仿《斗破》能模仿出一大堆网文一个道理。

    嗯,姑且就先这么理解吧。

    所以江弦脑海的这篇,即便套用了拉美文学,套用了家族叙事和魔幻主义的样板,也不可否认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

    不只是国内,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流传度极高的一篇。

    徐中玉回去后给几位同仁又看了一遍江弦这篇文章,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啊!好一个寻根文学!”

    “精彩!精彩!”

    “才这么年轻,居然就有这么独到的理解!”

    “咱们这些纸上谈兵的,比不上人家这个身体力行的!”

    徐中玉仍是不死心,又来找了一趟江弦,想要他加入理论研究学会,结果又一次遭到了江弦的拒绝。

    饶是徐中玉,也有点儿怀疑人生。

    我们理论研究学会是多不堪入目的组织吗?

    怎么请你个江弦比请诸葛亮都难?

    话说回来,稿子不能白写,《文艺理论研究》能开出的稿酬在江弦看来虽然不多,但也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我们肯定按照千字10元的名家标准给你算稿酬,不过你这篇稿子字数不多,也就20多块。”徐中玉说。

    江弦有点儿嫌弃。

    20多块,才别人半个多月工资。

    太少了!

    不够他吃一顿全聚德的。

    不过一想到,他的这篇《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语言》如果能在《文艺理论研究》上发表,那以后文艺理论领域可就要多他这么一号人物了。

    别的不说,就“提出寻根文学”这么一项事迹就够被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