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9章 这个题材能过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9章 这个题材能过审? (第2/3页)

信能在您的手里再诞生出一部传世经典。”

    “我尽力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谢晋客气说。

    “老郭,你和谢导说这话就太不相信谢导了。”

    江弦打趣道:“有老谢这个中国电影的擎天白玉柱,和老李这个架海紫金梁,他们两个人合作拍摄《花环》,连我这个作者都放心了,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哈哈哈哈。”

    几人全都大笑起来,郭明孝一边笑一边无奈。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都什么词儿啊。

    这几天和江弦这位作家相处下来,越发觉得这位江弦是个妙人了。

    众人说着话,一块儿坐上一辆涂装上了军绿色车漆的Jeep切诺基。美产的硬派越野,具备美系车的标准特点,排量大、动力强,4.0升6缸发动机。

    这是军区政治部给江弦配的专车,方便他在边地到处看看。

    到了暂住的住处,终于见到了李凖,李凖是和夫人一块来的昆明。

    “老李,来到这边什么感受?”

    李凖这段时间跟江弦一块儿边走边看,安全方面有战士们专心保护,跟来这儿旅游似得,那叫个大开眼界。

    “没想到云南边疆是这样瑰丽多彩,少数民族的个性是这样坦率开朗,你来晚了,昨儿我们吃了顿蘑菇,那蘑菇怪好吃,真香”

    李凖把蘑菇细细的说了一遍,说的谢晋都有点儿嘴馋。

    当然,总体上他对这次云南之行很满意,对剧本的改编也更具信心。

    至于江弦,他这段时间也没什么压力。

    这次他来边地的主要目的,就是撰写“理解万岁”的报告,报告的内容他从蔡朝东的演讲当中截取一些片段,再添加一些自己的感受即可。

    三人作为《花环》的主创团队,在军队的安排下和指战员们见了个面。

    “同志们,这是导演谢晋、《花环》的作家江弦、《李双双》的作家李凖。

    关于《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成电影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大可以说给他们。”

    将士们一听,是大名鼎鼎的谢晋导演以及《花环》的作者江弦来了,热情很高,“哗”一下子就围了上来。

    谢晋头皮瞬间麻了。

    《花环》这篇在前线有多大的影响力,此刻直观的完全体现了出来。

    “大家一句一句说!”

    江弦和谢晋、李凖一块儿听着将士们讲述他们的想法。

    听下来,将士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梁三喜的欠账单和爱发牢骚的靳开来一定不能被改编掉。烈士欠账单的事迹在前线很多很多,这些烈士大多来自沂蒙山这样的革命老区,非常贫困。

    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连长,牺牲后战友们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份带血的“欠账单”。

    烈士在遗书中嘱咐妻子,万一自己光荣了,不要向国家伸手,用抚恤金还账,并叮嘱妻子在自己牺牲后尽早改嫁。

    因为太穷,烈士的妻子用光了抚恤金,还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头猪以及娘家陪送的嫁妆。

    谢晋听到这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即向将士们表态,梁三喜的“欠账单”不仅不会被删去,而且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拍好这场戏。

    “你这部写的真实啊。”

    见面会结束以后,谢晋和江弦碰了下就被,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敬佩。

    梁三喜的问题,是很多将士的问题,如若不是江弦的观察力细微敏锐,加上他胆大包天,这样的事情,或许谢晋一辈子都不会了解的到。

    “谢导,电影的演员你有什么想法?”江弦问道。

    谢晋想了想,“我打算去中戏、北电这几个院校挑选着再看看。”

    “嗯。”

    江弦没吱声。

    在记忆里,《高山下的花环》可是出现了董卓、诸葛亮、司马懿三人同框。

    “选角的时候你应该也回京城了,你要是不放心,到时候也过来看看。”谢晋说。

    “嗯。”江弦没在这个时候客气。

    对于一些角色,哪怕是导演都很难把握,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容易做出错误判断,但如果是作者来挑选,就一选一个准了,谁是他心目中的那个角色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