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4章 居然是徐教授你设计的【万更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4章 居然是徐教授你设计的【万更求订阅】 (第3/3页)

今天的试验能给你一个惊喜。”

    戴志刚注意到徐源的身影,当即暂时停下动作胸有成竹的主动打了声招呼。

    徐源则是点点头道:“我也很期待。”

    说完他还不忘和旁边梁占军研究员问候了句。

    很快宋文璁院士和其他研究员,也都赶了过来,共同见证今天的试验。

    毕竟只要飞控系统通过试验,那么下一步便可以安排飞行试验,如此距离真正的首飞也就不远了。

    宋文璁总是能一眼注意到徐源,并且主动走了过来针对接下来的试验闲聊。

    “戴教授能协助小梁他们,这么快便让战机的电传飞控系统到达机上地面试验的程度,可和你快速完成数学模型有很大关系。”

    “否则今天可看不到这场地面试验。”

    能看到宋文璁对徐源的效率高度称赞,说话时丝毫没有掩饰脸上的喜悦。

    徐源则是实话实说道:“主要还是我对战机的气动布局外形设计熟悉,否则也不可能那么快完成模型。”

    宋文璁听后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聊,随即又另外抛出一个问题。

    “先不说这个了,你对今天的飞控系统机上地面试验文明看?”

    “能完全发挥出战机的性能吗?”

    “边条翼升力体鸭式气动布局设计上比较大胆,气动面的数量更是非常多,这对飞控系统的要求也近乎达到了苛刻程度。”

    徐源面对这个问题,稍微组织一下语言才开口说。

    “这需要飞控系统的电脑软件足够强大,有先进适合的算法来辅助操作。”

    “你说的这些也正是我们所担心的,但既然选择了这种气动布局,那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把飞控搞定。”宋文璁听完徐源的话点点头回应。

    从国产隐身战斗机立项之初,大家便清楚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之所以坚持到底不抛弃不放弃,更是因为一旦成功能为国家带来的好处。

    可以一举让自家的战斗机挤进世界领先水平。

    话讲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两人也不再多说,耐心等待最后的准备工作完成。

    大约又过去二十分钟。

    只见梁占军快步走到宋文璁面前,进行实验前的正式汇报。

    “宋院。”

    “歼20战机电传飞控系统机上地面试验,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可以开始试验。”

    闻言宋文璁只是平静的喊出三个字:“开始吧。”

    而随着宋文璁下达最终指令,负责机上地面试验的工程人员也都开始忙碌起来。

    记录战机的各项指标数据。

    说起来这还是徐源首次这么完整的近距离看到自己设计的最新代隐身战斗机。

    独特的边条翼鸭式外形,加上远超海外战斗机长度的大机型,都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时戴志刚教授神情则是异常专注,亲自盯着机上系统的各方面试验,生怕有一丁点的出错,影响最终的验证结果。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机上地面试验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差不多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算逐渐结束。

    不过大家此刻可没有任何要吃饭的打算,都期待着本次试验的结果。

    只是从梁占军和戴志刚拿到结果时的表情看,恐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

    ……

    “这次飞控系统机上地面试验的结果如何?”

    宋文璁迫不及待来到梁占军面前,立刻直指重点询问试验情况。

    梁占军闻言顿了下才开口说:“相比较之前版本的电传飞控系统,经过戴教授升级优化后,各项表现均有了很不错的提升,只不过某些个别方面依旧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表现。”讲到后面不忘把手里的详细报告文件递给了宋文璁查看。

    闻言宋文璁接过报告当即认真查看,发现确实和梁占军汇报的一样。

    尽管只有个别几项数据表现没达到预期,却依旧能宣判整个电传飞控系统的死刑。

    毕竟隐身战斗机和普通战机不同,在那么快的飞行速度中,个别控制单元达不到预期影响的可不是战机的部分性能。

    而是很容易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不过考虑到电传飞控系统的升级确实有效,最终宋文璁合上报告后,还是毫不吝啬的给出了称赞夸奖。

    “我们的飞控系统优化有了成效就是好事,才两个月时间就有这种进展,已经称得上很不错了。”

    戴志刚站在梁占军的旁边,将这句话听进耳中,下秒突然开口说:

    “这次主要是系统电脑的软件算法还需优化,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些时间。”

    “电传飞控系统不是戴教授你一个人的事,只要尽最大努力就好,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宋文璁听完戴志刚的话又特意多说了句。

    对于戴志刚而言,他和徐源都被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邀请,参与战机的飞控系统升级工作。

    如今徐源短短几天就完成了分配的工作,他自然也不想拖后腿。

    原本他对今天的机上地面试验颇有把握,相信升级后的电传飞控系统性能。

    结果还是有几个数值没有达到预期。

    只能说他低估了这台隐身战斗机的操作复杂性,想完美发挥出战机性能,确实不是一件能够称作容易的事情。

    但对于战机电传飞控系统的优化,他还是具备些信心的。

    无非是在多花些时间。

    徐源将这幕看在眼里,尽管对这个结果不意外,可难免有些遗憾。

    而下午就当他准备去找戴志刚,想要申请和对方共同优化电传飞控系统时,却突然接到了一个有段时间没见的熟人电话。

    在电话里与之聊了几句后,两人约了见面地点。

    ——

    “徐师弟这边。”

    下午徐源按照地址来到一家餐馆,刚走到楼上便看见一个熟悉身影站在包间门口,正对着他摆手示意。

    徐源看到这一幕,嘴角浮现出些许笑容,径直朝对方走了过去。

    近前后应声道:“郭师兄,咱们可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面了。”

    没错。

    眼前这位熟人正是箐华计院的博士毕业生郭志航。

    当初正是徐源帮忙才完成了机器学习算法,使项目顺利得到国家支持。

    之前箐华举办年度风云人物颁奖典礼时,郭志航和朱闽丰两人就说过,要去锦城参加一个重点项目,通过借助他们的算法来给天网监控系统,增加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

    他来到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后,因为项目敏感性和忙着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才没有主动联系他们。

    没想到今天郭志航主动找了过来。

    “你看我又把这事忘记了,现在应该喊徐教授才是。”

    郭志航把徐源拉到包间,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才连忙笑呵呵改口。

    对此徐源瞥了眼道:“你少来,还是喊我师弟吧。”

    “今天闽丰那货忙项目上的事走不开,只能我掏腰包请咱们的徐大教授吃饭了。”郭志航看到徐源坐下后才接着往下说:“要不是我给院里去了电话,还不知道你也来锦城了呢。”

    “来先喝杯这家的酸梅汁解解暑。”

    徐源和郭志航心照不宣并没有解释自己突然来锦城的详细原因。

    端起面前的酸梅汁尝了一口,然后接话道:“今天特意把我喊过来,是不是项目上遇到难题了?”

    他在颁奖典礼那天和郭志航说过,如果项目上遇到困难的话可以找他。

    毕竟郭志航他们申请国家资金扶持时,那份关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申请书上,也有着他的名字属于一个项目的成员。

    郭志航闻言则是摇摇头说:“这次项目很顺利,我们的算法已经和锦城天网监控相结合。”

    “今天找你是有两件事,除了请你吃饭外,剩下是想邀请你参加后天的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徐源下意识重复了句。

    接下来经过郭志航的详细解释,徐源这才弄清楚全部情况。

    原来这次他们在锦城的项目确实很顺利,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成功开发出图像复原算法,并将其作为天网监控的软件系统。

    借助这种图像算法,在寻找某个人或物体时,可以直接和监控系统中的图像进行比对。

    以最快的速度圈定相似数据,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人工比对时间。

    另外因为环境天气导致的模糊监控图像,也能进一步的尝试复原。

    而后天正是锦城作为试点城市,正式启动天网监控系统的日子

    如果效果非常好的话,那么下一步还会面向全国投入使用。

    他虽没具体参加锦城这边的项目,却是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者,既然人刚好在锦城,那出席启动仪式倒也很正常。

    刚开始郭志航还怕耽误到徐源的时间,毕竟大家都知道徐源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从燕京过来再回去路上都会花费不短的时间。

    在给计院的姚启智教授打电话汇报项目喜讯时,他才得知徐源刚好在锦城。

    所以这才有了今天的事情。

    弄清楚情况,徐源倒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反正只是当天露个脸。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源便也不再纠结,随即便看向郭志航满口答应下来。

    “这事我知道了,后天我会准时到地方的。”

    说完更是又端起面前的酸梅汁,祝贺郭志航和朱闽丰取得项目成功。

    “另外恭喜你们顺利完成项目。”

    “师弟你能来那可真是太好了。”郭志航脸上堆满灿烂笑容连连说道。

    接下来的时间,徐源则和郭志航两人点了几个菜。

    然后便分开各自回去。

    2007年9月21日,周五,锦城天网监控中心。

    徐源吃完早饭便来到公安大楼下,因为提前给郭志航打了电话,很快便看到郭志航和朱闽丰过来。

    两人脖子上都挂着工作证件。

    毕竟这里地方比较特殊,没有专门的人员带领肯定是进不去的。

    本来徐源就是想着单纯过来露下脸,也省的浪费郭志航和朱闽丰两人的盛情邀请。

    结果之后进入大楼,来到监控中心后却又看到了两个熟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