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都在期待的发射 (第3/3页)
很快当办公室房门被敲响,随即看到博尔逊斯迈步走进来之后,他这才起身笑着打起招呼。
“欢迎来到星舰研发基地,现在感觉怎么样?”
“我很希望你们的星舰能给我惊喜,你知道的,对面已经要进行载人登月了。”博尔逊斯在沙发坐下后,颇为平静的回答了这样一句话。
对此马斯克神情并未变化,反倒是对这件事比较的认同。
“他们对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研发确实很快,长征十号虽然不如我们的星舰,但在进度上却是星舰无论如何都追赶不上的。”
“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世界上最重视航天科技发展的国家。”
博尔逊斯听完这番话,表情显得有些不自然,思绪不由得又回到几十年前。
但他很快便调整了过来,并再次说道:“我希望明年星舰的全系统飞行试验,能够和长征十号的发射放在同一天进行。”话中流露出的斩钉截铁的语气,说明这是他早就想好的事情。
“同一天发射并不是问题,不过星舰作为首次全系统飞行试验,恐怕失败的概率会非常大。”
马斯克将博尔逊斯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回应时脸上笑容已然消失不见。
他并不惧怕失败,并且也想到了首次全系统飞行试验出现问题的概率。
可若放在同一天发射的话,若对面的长征十号发射成功,星舰却出现问题导致发射失败,只怕会起到反向的效果。
关于这件事,他对博尔逊斯的想法,还是比较清楚。
紧接着。
他则又想到了什么,特意补充了句:“如果对面的徐源能加入星舰的研发工作,或许星舰的研发工作早就已经成功了。”
“徐确实是非常厉害的天才科学家,可惜对方并不会接受你的邀请。”博尔逊斯面无表情淡淡回答。
谁都知道长征十号等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徐源这位科学领域的传奇。
确实认真的讲。
如果徐源参与星舰的研发,那凭借徐源自身的强大天赋和实力,确实有可能让星舰提前研发成功,实现前往火星的目标和理想。
奈何这种事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马斯克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对博尔逊斯的话点点头表示惋惜。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而接下来,博尔逊斯则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仍然希望星舰能和长征十号一起发射。
“无论试验的结果如何,现在我们都必须这么做。”
或许是不想在这件事上继续讨论下去,浪费自己的宝贵经验,最终马斯克还是点头把这事情答应了下来。
“那好吧。”
只能说作为商人,他并不介意星舰首次试验失败。
所以什么时候发射也就没关系了。
不过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倒是让博尔逊斯松了一口气。
算是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没白跑这一趟。
毕竟尽管他们双方是合作关系,但若是马斯克并不同意。
那他也照样没有办法。
随着这件事讨论出了一个还算满意的结果,博尔逊斯也并未在基地内滞留,当天便安排行程返回宇航局。
就这样。
没过多久,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便正式发公告。
宣布将在明年进行星舰飞行试验。
或许是提前登月消息传播带来的热度,使得海内外民众对航天领域越发关注。
使得不少新人了解到星舰。
当消息进一步传播后,使得大家对明年越发期待。
都想看看长征十号发射登月,和星舰全系统飞行试验谁能够成功。
至于国内的网友,虽不少也对星舰关注,但对于全系统飞行试验并不怎么看好。
相反坚信此次登月肯定能圆满成功。
——
有句老话说的好,越关注期待一件事,并且迫切希望那天的到来。
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
就好比上学的时候期待放学,上班的时候希望赶紧下班。
而现在这种情况,则提现在了载人登月上。
虽然只剩下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却觉得度日如年。
尤其官方账号还时不时放出新的内容。
除了有对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着陆器的讲解,还包括比较期待的登月方案。
和海外的登月方案不同,国内选择了一种更加保守安全的登月方案。
此次执行载人登月任务,将会由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分别将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着陆器运送到预定轨道。
中间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会乘坐梦舟载人飞船到达预定轨道,和揽月着陆器完成对接换乘。
然后乘坐揽月着陆器到达月球表面,进行相应的探测考察任务。
最终依靠达成上升器返回近月轨道,重新与梦舟载人飞船对接,并朝着近地轨道返航实现落地回归。
当这份方案对外公布之后,原本还有些担心新一代航天飞行器靠谱程度的网友,也基本上不再担忧,转而期待这天的到来。
至于海外方面,像瓯空局霓虹宇航局等机构,则集体保持了沉默。
毕竟里面的航天专家也不是傻子,见识到了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又是如此保守相对安全的载人登月方案。
相信不会有人还选择这时候跳出来,去质疑此次载人登月的成功率。
真这样那就是实打实的小丑了。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如今海外航天机构,看到华方已经具备自主登月的能力。
未尝没有生出想要合作的想法。
同时为当初排挤的做法,感到非常的后悔。
再说徐源这边,因为手头上并没有其他项目,接下来的时间除了在学校举行讲座,剩下的便是为明年的载人登月做好保障工作。
如此伴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在大家的期待中,距离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日期也越来越近。
尤其当时间来到年后的夏季时,距离首枚长征十号发射就只剩下两个多月。
徐源除了越发频繁前往航天技术研究院,还亲自前往发射基地关注火箭的垂直吊装,只为在发射当天交出份满意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