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章 劲敌期胜魏公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章 劲敌期胜魏公忍 (第3/3页)

转西移。

    洛口城外李密大营,向北数十里至黄河,又沿黄河西行,约二百里上下,济源县南渡口。

    后世时间,下午三四点钟时。

    因船只足备,李善道、柴孝和两军,连带辎重,两万余兵马冒着冷风,已尽数南渡过河。

    由此南下,百余里便是谷水。

    洛阳称之为“五水绕洛邑”,又称“五水萃洛”,这五条河水,分指的是黄河、洛水、伊水、瀍(chan)水、谷水。谷水,又名涧水。涧水源出自渑池县城北边的墦冢,南流约数十里,至渑池县城,折而向东,南流的这一段名为涧水,向东后的河段名为谷水。

    自洛阳往关中,有两条官道可行。

    一条是北崤函路、一条是南崤函路。

    南崤函路是沿着南边的洛水河谷,经宜阳、长渊,转往西北上,通过弘农郡,到达陕县,然后再从陕县向西,入潼关,从而进到关中。这条路开凿得早,夏桀的祖父夏后皋的墓就在这条古道上,大概夏朝时就已有此路,因又称“周秦古道”。

    北崤函路则便是沿着谷水河谷,经渑池,到陕县,然后也是再从陕县向西,过潼关,进入关中。这条路开凿得晚,是在函谷关一带的地理风貌,如前所述,出现了变化后才开凿的,开通於东汉末年,是当时曹操为西征运粮方便,乃才开凿,因此道又称“曹魏古道”。

    如前所述,函谷关就在陕县、桃林境内,而又同时,这两条官道俱是蜿蜒穿行在崤山的深谷之中,故而,这两条官道就被称作“崤函道”。

    ——这两条路是陆路,水路也有一条,即黄河漕运古道,西亦是起於陕县,也就是后世的三门峡谷,东出渑池与新安县的交界处,这条路是水运之路,其间两岸的悬壁上,修有栈道。

    黄河水路,李善道、柴孝和两军这么多的人马、辎重,当然不好走,更重要的是,北崤函路刚好是走的渑池、陕县这一线,甚便於李善道对陕县、桃林、弘农三县的用兵,因是,无须多加考虑,南渡过黄河后,李善道、柴孝和就选了这条路做为主力的底下的行军路线。

    高延霸、高季辅部,他们的任务是去打卢氏。亦如前所述,卢氏也在洛水岸边,是故,他们前期可以跟从主力一起南下行军,但到了谷水后,他们就得与主力分道了。他们需要继续南下,再行百十里,到洛水,其后沿着洛水谷地,再转往西行,在崤山与熊耳山间穿行而过,抵至卢氏。——洛水河谷的北边是崤山,南边是熊耳山。

    总而言之,南渡过黄河以后,接着再到谷水、洛水的路,因这一带尚属平原、丘陵地区,还较为好走,可等到李善道、柴孝和所领之主力与高延霸、高季辅所率之别部,分别转入进北、南两条崤函道后,之后的这两条进军道路,相比下,就会难走不少了。

    李善道对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部队在河内拔营前,他就已令杨粉堆遣得力斥候,顺着北、南这两条崤函道路,走上过一遭,已大致摸清楚了这两条路的情况;又为保险起见,并令康三藏从归他统管的商贾中,选出了几个走过这两条道路的行商;并又从河内郡的吏士中,也又选了几个走过这两条道路的人,——有的官吏是关中人,或干脆就是陕县等地人,是故河内吏员中亦有知此两条道路者。

    这几个斥候、行商、吏士,李善道自留了些在中军,余者分给了柴孝和、高延霸等各部。

    向导之外,御寒的冬衣等物,李善道也准备得甚为充足,此次出征的将士们,除掉一些民夫,大多已经都换上了冬衣。再此外,天将深冬,这两条道走的又是山间谷路,可以想见,肯定冷得很,必会有将士会因风寒染病,还有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的药物,济源、王屋因是山区,此两县的药材甚为丰富,也预备了很多,足够用了。

    种种总总,亦无须赘述。

    只说过了黄河,当晚在岸南筑营,休整了一晚,次日接着南下进军。

    行不一日,忽有散出在外的斥候,引着两骑到了中军,求见李善道。

    李善道见了他两人,闻得他两人言语,还没开口,随从中军,本在聆听李善道敦敦教诲,循循善诱地教他有关卢氏这一仗需要多注意什么的高延霸已是勃然大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