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文化奇观,世为明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文化奇观,世为明臣! (第2/3页)

    张居正几人都绝望了。

    这哪辈子才能完成圣上的期望啊。

    张居正不是个喜欢推诿扯皮的人,但这时,还是忍不住出言试探道:“圣上,要不,再想想?”

    高、胡、李、陈也是如此,抬着头,露出了唏嘘的面容。

    朱厚熜忍俊不禁,摇摇头,提醒道:“朕都说了,让你们择与善者同书,不是让内阁独自完成,你们啊,总想着什么功劳都集于自身。”

    人啊。

    总是想着尽可能得好处。

    就和成祖文皇帝下令编纂《永乐大典》,后人就只记住了主持编纂的解缙、姚广孝,其他的,皆以一个“等”字概括。

    万千功劳,都归于了解缙,归于了姚广孝。

    但《赤脚医生手册》,是没有具体的编者的。

    造福华夏万民的功劳和功德,归于所有参与、贡献者。

    就以编纂《医卜手册》为例,内阁可以召集天下名医国手来一同参与编写,对世间万般疾病、病理进行探究,然后论症、对症给出下药法子,或许不需要太多医书做参考,手册就成了。

    不是让内阁真的根据《永乐大典》中医书内容进行一个个验证。

    先不说那么多医方对不对症,就是真对症,也不能找来那么多病人愿意去当亲身试验。

    许多医方,发热会用附子。

    但凡胆子小一点,那附子汤药都不敢喝,诸如此类病症,也要从人心出发,尽可能找到替代方子。

    桩桩件件的事,不能穷举,他等不了那么多时间,大明朝也等不了那么多时间。

    做事要灵活,大明朝腾飞在即,不容耽搁。

    张居正内阁松了口气,跪伏于地,齐声道:“圣明天纵无过圣上。”

    黄锦跟着一拜。

    朱厚熜摆了摆手,道:“既无他事,那都回阁办事吧,关于琉球内附之事,给予琉球王国中山王尚元及琉球国人的国书,张居正,就由你来写。”

    “臣遵旨!”

    ……

    两万里直道照旨办事。

    与琉球国国书的回文,张居正挥笔而就。

    编修百家手册的事,内阁内部先做了分工,作为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理所应当成了能获取大多数功劳的监修。

    高拱、胡宗宪居正、副总裁,李春芳、陈以勤居都总裁,各司其职,组织负责各方面具体工作。

    而第一件事,便是谕令南京,将南京文渊阁中的《永乐大典》全部藏书送来北方。当年,成祖文皇帝移都顺天,只挑选了部分藏书带到新都。

    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南京文渊阁遭过一场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所幸,《永乐大典》在纂修完成后,还抄录了一部。

    原稿不在,抄本还在。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陪都南京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苍天怜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抄本,也差点毁于大火。

    这次,借着机会,把所有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藏书全部调来,内阁也存了个重录的心思。

    就是对《永乐大典》抄本再抄录、刊刻几部,以防这花费了无数臣工心血之物损毁于偶然之间。

    这当然是工费浩繁的事。

    但现在朝廷不差钱,也不缺人,内阁众议是想抄录、刊刻十份。

    预计要选拔千名善书人,再从内府调拨画匠、砑光匠、纸匠等匠人,由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待重录完成,再将《永乐大典》抄本归于南京文渊阁。

    总体事宜,内阁预计在五年内完成,预算花费在一百万两银子左右。

    此事,由内阁中书舍人傅应祯上呈玉熙宫。

    得到照准旨意的同时,傅应祯也向内阁传回了消息,圣上闭关了。

    为了皇嗣诞生。

    圣上从去年大婚之日就逐步不再理国事,只在部分大事上予以决策,其他时候都在操劳。

    连续十来日,周旋于皇后、皇贵妃、贵妃和部分妃嫔之间,听说宫里为圣上书起居注的史官都不敢再记了。

    一个人,再是天赋异禀,也不能没有休息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