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请立储君,大明加俸! (第3/3页)
与大明朝利益重合。
这也就是从外表看,文武百官在为大明朝做事,在为圣上做事,在为百姓做事的原因。
实则,在锦衣卫当道,缇骑四出的今天,君臣之间,充斥着无数的嫌隙。
张居正、高拱等权臣,一心想壮大相权,增加文官集团力量。
而圣上,则在不停地削弱相权,离散文官集团内部。
如果,如果,海瑞额头渗出汗水,想着如果,此时朝廷册立储君,储君位子定下来了,那么很自然的,储君身边就会有一批以他为中心的利益团体--从龙可是头等大功。
更不用说老皇帝会给储君一批得力的老师下属——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东宫左右詹事甚至会有储君直属的卫队。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巫蛊之祸”中,就有太子刘据率领他的直属卫队对佞臣江充的战争。
可见,一旦确立了储君之后,储君夺嫡的优势就会急剧放大,如无意外,其余皇子很难与之抗争。
儒释道三方辩论后,儒家近乎毁灭,但其推崇的立储方式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是逃不开。
四种立储方式:立嫡,立长,立贤,立爱。
立嫡立长很好理解,儒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法上的正统性就保证必须要以嫡长为先。
其次是立贤,立贤要么发生在权臣弄位,权臣从宗室中挑一个顺眼的,好掌控的,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要么发生在主脉断绝,从其余旁嗣中挑一个过继,比如宋仁宗传位于宋神宗。
立爱就比较少见了,而且一般也很难有好下场。
赵武灵王想要传位给吴娃的儿子赵何,结果长子赵章奋力一击,赵何身死,赵武灵王被围在宫中三月不得出,活活饿死。
再比如刘邦曾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结果戚夫人被吕后活活削成人彘。
由此可见,即使是汉高祖这样手提三尺之剑,立下不世之功的开国之君,其实也不是都能为所欲为的,随意废立储君的。
以儒家统治天下的优越性也同样体现于此,在人心的把握上,儒家在诸子百家中数一数二。
当今的大明朝,适合册立储君吗?
海瑞沉默了。
而来时路上的所思,在这一刻,全数化为乌有。
圣上是孤独的。
皇权是不容分割的。
储君自然是不能立的。
朱厚熜望着他,继续道:“张居正想以增加所有官员俸禄的事,来巩固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朕自是不能答应的,因为,朕信不过。
朕在等,朕在等你上奏疏。”
海瑞愣住了。
越靠近权力中心,斗争越是残酷,这点他体会到了。
但他没想到,圣上在等他上奏疏,可增加官员俸禄这种事,不论谁上奏疏,只要官员俸禄增加,作为天下官员之首,内阁首揆的张居正总能获取一切功劳,地位、影响力双双提升。
他不明白,圣上等他上奏疏是何意?
“如你奏疏所言,一些清官、小官,不贪不占,一心为民,是很难维持一家之生计的,尤其是京中七品以下的官员,更是困难,但五品,及以上的京官,生计已然轻松,海瑞,你说朕该增的,是什么样官员的俸禄?”朱厚熜问道。
这么直白的问题,海瑞哪能还不明白,圣上愿意给官员增加俸禄,但仅限那些真正困难的中下层官员,而不愿给高官增俸加禄。
朝廷的公卿,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圣上也绝对暗示过公卿,但公卿们的想法显而易见,我不增加俸禄,岂能让小官增俸加禄?
于是乎,公卿们的奏疏内容很是统一,只说全体官员加俸,而不说其他。
身为新晋公卿,又是公卿中的“异类”,海瑞立刻答道:“臣以为,当增加我大明朝七品以下官员俸禄,对四品以下、七品以上的官员俸禄适可增加。”
“太祖高皇帝祖训在上,朕愿予多数官员加俸,可不能违背祖训,不能增加官员俸禄的总体支出,增加百姓身上的赋税重担,卿以为该当如何?”
“回圣上的话,臣以为,当削减三品及以上官员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