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辽军反叛,克段于鄢! (第3/3页)
阁老们起身,道:“俞大猷到哪了?”
在之前的戚继光、俞大猷的上疏中,俞大猷混入了给辽东军送牛羊的辎重队伍前往从草原前往了东北。
可以说,俞大猷是距离李成梁最近的大明朝高级官员。
“回圣上,算算日子,俞大猷现在该到了辽东镇了,有俞大猷在,辽东镇乱不起来。”胡宗宪上前答道。
人的名,将的威。
在东南战事、北征战事中,俞大猷杀的倭寇、北虏军骑绝对是最多的,连戚继光也比不过。
哪怕俞大猷孤身进入辽东,都能将辽东镇安定下来,这便是大明朝大将军的虎威。
况且,根据锦衣卫、东厂等多方线报,辽东军并未叛逆,留在辽东打扫战场的那万人辽东军,和攻进高丽王国那四万辽东军,都是在遵照李成梁的军令行事,在心底以为是在为大明朝扫清女真族余孽。
至于干掉的高丽王军,只是顺手而为罢了,再就是认为高丽王国藏匿大明朝的敌人,想给高丽王国铁拳教训。
不出意外的话,俞大猷走到哪里,辽东军就会在哪里醒悟过来。
辽东镇无忧,辽东镇中的辽东军也无忧,但随着时间推移,攻入高丽王国的辽东军,或有被李成梁蛊惑的可能。
据高丽使者所说,李成梁率领的四万辽东军,在高丽国土上,可是见人就杀,每下一城,便将城中府库洗劫一空,随后分发财货给所有辽东军,哪怕是死去的人,都有一份,转送回国中的家眷。
要知道,李成梁刚拿下的平壤,在高丽历史中,始终拥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高丽王国从七百年前初建时,就宣布“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于是“量徙盐、白、黄、海、凤诸州民以实之,为大都护府”,开启了高丽对平壤地区的经营。
七百年前,高丽王朝就将平壤定为“西京”。
经过数以百年计的建设,已相当繁华,整个平壤遍植柳树,有“柳京”之誉,因此高丽著名诗人郑知常才会讴歌平壤“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景象,此诗,在大明朝也有流传。
平壤,占有半岛富饶的土地和财富,“土地之饶,参银之产”,连都城汉城都难以及也。
偌大的平壤府库,被李成梁洗劫,钱财宝物岂止千万,均分到那四万人头上,人人都能得到几百两银子。
鲜血、钱财,是最能激发人心中兽性的两件事物。
长此以往,那四万人恐将成为李成梁的死忠。
一旦李成梁再拿下汉城,圣上的旨令和李成梁的命令,孰认孰令,就是个未知数了。
不过,高丽国王李峘纠集了十五万高丽军,从汉城出发,北上和李成梁决一死战,孰胜孰负尚不可知,但战事肯定要持续一段时间,留给大明朝操作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胡宗宪、王崇古综合评判了下,高丽王军赢不了李成梁军。
锦衣卫研制的那些新式武器,在传统冷兵战中,根本就是碾压局。
“北原建设军团到哪了?”
“回圣上,大体在这。”王崇古指了指辽东镇边缘的位置。
俞大猷原先是赶着牛羊去辽东,后得到消息才离开大部队,加快前往了辽东。
而北原建设军团从西向东靠近这段时间,也走了不短的距离。
“传朕旨意,李成梁叛乱,所率辽军攻入高丽,非是朝廷授意,一应所为,皆与大明无关,朕与大明朝会帮助高丽王朝除去逆贼,这个记得告诉高丽使者。”
“另外,命令俞大猷率领辽东镇所剩军队,进入高丽王国,拿下李成梁所下的连克、盖牟十城,进攻安市,切断李成梁军的后方,等待北原建设军团到达后,再南下除逆。”
连下两旨。
第一旨否认了李成梁的所作所为,与大明朝无关。
但第二旨,怎么听着那么像趁火打劫呢?
李成梁拿下的高丽城池,让俞大猷去接手,并且,还要趁乱把高丽国的安市夺下,这样一来,整个半岛平原皆对大明朝打开。
不论李成梁军、高丽王军决战如何,在李成梁身后捡便宜的俞大猷、北原建设军团恐怕不会轻易离开半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