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6章 怎么可能忘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156章 怎么可能忘记? (第1/3页)

    大洋彼岸,绝大部分地方已经是深夜甚至是凌晨。

    但今天的突然更新所引发的讨论同样还在持续着。

    好吧,已经不能说是讨论了,可以说是学术界开始地震了。

    搞数学的研究者,其他期刊可以不订,但不可能不订四大顶刊。对于四大顶刊的发刊规律自然也很清楚。

    这种双月刊,几乎就没有在月初前三天发布过,显得有些急不可耐了。

    当然这也更让许多人第一时间开始关注今年这一期的论文。

    尤其是在一群研究代数几何跟数论的学者中间,乔喻封面论文带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核爆级别的。

    原因是乔喻所提出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其实是属于纲领性的数学思想,且是具有高度创造性和前沿性的数学思想。

    但同时又跟朗兰兹纲领不一样,乔喻并不是提出一系列的猜想,而是直接着手开始证明这些命题,体现的是很直接的操作性思维。

    乔喻不仅提供理论框架,而且积极地致力于证明相关命题。

    类似于一条理论研究与验证相结合的路径,从理念提出到定理化的过程无缝衔接。

    说实话,通过一种新的公理化系统去拓展经典数学思维的边界,这是每位数学家都希望能做的事情。

    比如谈起微积分,人们就会想到牛顿跟莱布尼茨,这两位在数学界的地位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同理,如果乔喻能够完善他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这套研究方法大概也会跟微积分一样,成为未来数学生必修的课程。

    原因无非就是两个字好用。

    如果不考虑其抽象性,如果乔喻能够丰满这套公理体系,无疑能让许多目前看来诸多棘手的问题,变得更为简单。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工具库的扩大化。

    很多人不太理解数学操作中工具的含义,其实说白了,就是数学家在论文中用严谨的逻辑所构造的一个个定理。

    比如微积分、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复变函数,变分法、筛法、群论、微分几何、辛几何、马尔科夫链等等……

    目前数学发展的情况是,这些数学工具都只能在特定的领域发挥作用。

    但数学家们又相信这一个个数学分支是有深层次联系的,至于这种联系以何种方式体现,大家都还没发现。

    然后就有了代数几何,无非就是将代数方程与几何曲线联系起来。

    还有了数学物理,辛几何被用于研究哈密顿动力学,其结构同样源于数学上的对称性与几何变换。

    乃至之后的朗兰兹纲领,这一纲领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将代数、数论和表示论进行统一,通过建立更深层的数学工具框架,进行跨领域的联系。

    其最成功的部分在于提供了一种宏观视角,让数学家去分析这些数学工具背后的共同规律。

    这也让许多人相信,并做出判断,不同数学工具的视角可能在未来被抽象成更广义的公理体系。

    说白了,乔喻现在就在做这样的工作,可以将之视为统一数学逻辑工具的全新尝试。

    当然一种尝试可能并不会掀起什么波浪。数学家的各种尝试多去了。真正能做出影响力的屈指可数。

    但数学界没有秘密,这两篇论文豪华的审稿人阵容,早就已经传了出去。

    毕竟对于这些大佬来说,审核这样一篇他们集体认为逻辑很严谨的数学论文,并不是一件需要保密的事情。

    不希望曝光的往往是那种,明知道这篇文章就是一坨翔,但因为人情关系,人家求上门,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了通过的那种论文。

    所以杜根·洛特帮助皮埃尔·德里尼杜撰的那句评价,也随之流传了出去。

    “这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作,很可能没有之一!”

    论文发布后,甚至有好友私信了皮埃尔·德里尼这句评价是不是真的,皮埃尔·德里尼毫不犹豫的承认了。

    甚至还说安德鲁·怀尔斯觉得他说的没错……

    是的,皮埃尔·德里尼现在觉得洛特·杜根就是他的完美嘴替。

    好吧,如果没有乔喻今天在华夏数学学会上做报告的那篇论文,他或许还会用开玩笑的语气,把洛特·杜根给推出来。

    但现在没那个必要了。

    虽然乔喻今天凌晨才在数学学会上做报告,但其实这篇关于素数问题的论文,皮埃尔·德里尼几天前就已经看过了。

    甚至到今天还在研究。

    陶轩之接受了华夏数学会邀请共同审核这篇论文后,也专门跟皮埃尔·德里尼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两人共同的结论是,将素数分布转化为几何路径上的模态问题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两人最欣赏的还是乔喻这篇论文在构建模态密度函数时借鉴了素数定理的思想。

    这说明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框架已经为解决经典数论猜想提供全新的工具。

    是的,不是可能,而是已经!

    当两人给出这个论点,陶轩之便直接将这个观点发布在了他的个人博客上。

    陶轩之的博客相对于那些大明星而言,粉丝数可能不多。

    但他的粉丝很纯粹,不管是UCLA上的课程,还是在MasterClass的公开课,又或者他曾经最年轻菲尔兹奖获得者的身份都让他在数学界拥有了许多拥趸。

    而且他的个人博客也经常会对一些知名数学家的论文进行点评,而且点评的很细致。

    就好像曾经张远堂的论文他也曾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进行过点评,甚至还从中挑出了不少错误。

    这也再次促进了乔喻论文的传播。

    所以当一天过去之后,乔喻的论文在西方数学界也开始广泛传播了。

    对于乔喻来说,他在数学学会上讲的内容,只是提交了摘要跟初步稿件,因为数学毕竟跟计算不一样。

    所以田言真的意见是,报告之后直接投稿至期刊,甚至直接拿这篇论文跟洛特·杜根做了个交易。

    当然也正因为这篇论文已经在会议上讲过了,所以乔喻在报告之后,不但直接进入了的后台系统,还顺便直接发到了预发表网站arXiv上。

    有了陶轩之在个人博客上的推波助澜,乔喻这篇关于素数之间有界间隔的论文顿时迎来了下载高峰。

    尤其是对于研究素数的数学家来说,这绝对是近些年最让人振奋的突破。

    既然乔喻已经能让素数之间有界间隔到6,那意味着距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远了。甚至说不定他们也能用乔喻给出的这套工具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波多尼亚猜想,甚至是黎曼猜想……

    数学一般有两类数学家最容易被历史记住,第一种是奠基者,或者说一种数学方向的开创者。

    比如高斯开创了数论、代数、概率论;欧拉对解析数论、图论以及提出的欧拉公式;庞家莱让拓扑学跟动力系统问世,哥德巴赫猜想,启发了整数论的研究……

    第二种就是对一类问题的盖棺者。

    最典型的如安德鲁·怀尔斯,就因为解决了费马因为位置不够多,没写下的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