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2/3页)
紧张的场景见长。所以,好莱坞的电影虽然好看,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其实非常简单。一般好莱坞的电影,都是“好人”、“坏蛋”的形象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好莱坞电影的人物形象,是最为类型化、程式化的。中国传统戏曲和“文革”时期的样板戏的人物类型化,也不过如此。但好莱坞电影把非常类型化的人物用逼真的生活化表演和极为真实的场景效果包装起来,常常让观众产生幻觉,忘了电影里的人物都是最脱离现实的类型化角色。
好莱坞电影的正派人物类型和角色不多,除了无往不胜,浑身是本领的孤胆英雄,就是机智勇敢、风流潇洒的反间谍特工。他们的陪衬不是好色贪财、胆小愚昧的警察,就是浑浑噩噩的芸芸众生。相对于寥寥可数的正面人物,好莱坞的反派类型却琳琅满目。好莱坞英雄面的敌手五花八门,神通广大,从五角大楼的五星上将,到罗马黑社会的职业杀手,到克格勃的首领、苏共中央书记,都是好莱坞影片上常常出现的反派角色。其实,许多好莱坞英雄的所作所为,与反面角色相差无几。两者常常可以更换,全凭剧情需要。因为人物不需要有什么心理与个性深度,反正都是类型人物,从好人到坏蛋,就像换个脸谱那样,易如反掌。
在美国公众中塑造“敌人”和“局外人”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重头大戏。好莱坞银幕上的反面角色之多,也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无法相比的。可以说,好莱坞电影表现出强烈的“敌情”意识,始终在不遗余力地维护美国的价值观和既定秩序。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上。
“恢复秩序”也许是好莱坞电影中最流行的叙事模式。
一般好莱坞影片的开头,总是展示某种美好秩序。纽约的某个商人在阿拉伯石油国的生意正红红火火;某个专家去南美完成了项重要工程,回到波士顿郊外温馨的家中,与妻子儿女团聚;年轻的银行家刚刚在一个合同上签字,正携带着美貌的女友去牙买加海滨度假……这时,忽然有一股恐怖分子或某个冒险狂徒,闯入了主人们的安祥快乐的生活,或劫持了纽约商人由中东返美的波音747客机,或谋杀了专家的妻儿,或在旅馆的酒吧诱拐了银行家的女友。社会秩序受到险恶势力的严重挑战或破坏。这一切,差不多都发生在影片开始的两三分钟内,或干脆在播出片名的正片之前展现。在此危难之时,电影的真正英雄出场了。他代表着正义和秩序,犹如一阵旋风,立马出击。
这时,银幕上随即出现的,便是本章开始时的场面:警车凄厉地呼啸,风驰电掣地在高速公路上追逐……
为了铲除恶势力,英雄与恶棍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搏斗的过程,往往包括了一个又一个凶杀、奸淫和打斗的镜头,竭尽感官刺激之能事。影片结尾,必是孤胆英雄与黑帮头子或狂徒一对一地决斗。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淋淋搏斗下来,英雄多无尼损,恶棍必定完蛋。即使偶有英雄牺牲(这在好莱坞影片中极少发生),但美好秩序必定回归,皆大欢喜。如果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