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2/3页)
终挣扎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用原始的生存手段延续生命,土地是他们唯一的生命圈。
赛珍珠始终选取中国底层大众的命运沉浮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这中间不乏女作家对中国农民深深的同情与热爱,但同时也渗透着她从家庭获得的强烈的传教士心态。在美囯公众看来,在遥远的东方大地上与土地相依为命的中国普通百姓,始终是需要保护和拯救的对象。这很自然地会引导他们以救世主身份自居,饱含怜悯地看待这些在宗教信仰上未开化的人们。观看镜头只对准活动在前现代原始落后环境中的底层人的电影,也同样容易引导观众将其与统治他们的政府作尖锐对立。【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事实上,赛珍珠的小说及后来改编的电影成为之后美国人想象共产党统治下中国百姓生存状况的重要资源。
关于《大地》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的表演。露伊丝.雷纳的表演虽然非常出色,但这位西方演员显然有刻意表现中国女子逆来顺受、温顺驯良的倾向。将东方女子刻板化为低眉颌首、受尽欺凌而不知反抗的受难者形象,一直是西方人对东方女子的主导想象。我们在阿兰这位角色身上能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但《大地》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票房上,都是一个成功。
借着这种成功,好莱坞曾将赛珍珠的其他小说陆续搬上银幕,如制于1944年的《龙种》(Dragon Seed)等。影片《大地》 拍摄之前,好莱坞曾与中囯政府接触,征求拍片意见。当时的中国政府希望影片的主角能由华人出演,但可惜的是,好莱坞最终未能答应这个要求。
赛珍珠的中国系列小说在当时的美国是一个文化时尚。
《大地》公演期间恰值中日战争,大量关于日军在华暴行,如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也纷纷传冋美国,激起美国人对侵略者的义愤和对反侵略者的同情。随后,美国与日本的军事冲突也逐步升级、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可以说,当时的政治氛围,是像《大地》这样的电影所以流行的重要原因。
远东的战争卷入了美国的安全利益。由此,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美国新闻界对在中国发牛的事情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战争自然是注意力的中心。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曾拍摄了一系列战争片、战争纪录片。主要是帮助美囯人了解他们的战争英雄在前线保家卫国的事迹。中国在这些影片中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中国人也就成了当时美国银幕上的无名英雄。这些宣传活动,给蒋介石治下的中国多少罩上了一点崇高色彩,国民党政府在美的外交活动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尤其是在美国军官频频进入中国,亲眼目睹战争实况后,美国媒体上中国人的英雄色彩逐渐淡化。蒋介石抗战的不力,以及政府内部不可救药的腐败成为40年代中期美国媒介的注意焦点。蒋介石在国共较量中的彻底败北,也结束了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积极看法。
◆反共影片
1949年后,美国经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