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0章 (第3/3页)

提供的新闻和数据,作为其行文的主干或背景。

      目前,订购新华社对外新闻的海外机构达到1000多家。西方通讯社转用新华社对外部消息每天都在5条以上。世界银行也依靠新华社提供的消息分析中国市场的情况。

      新华社对外部1996年初曾对驻京外国新闻机构作了一次调查。一位驻京新闻机构的负责人说:“我们认为新华社提供的数字和事实是准确和权威的。我们转用别的报纸的消息时,往往要进行核实。但使用新华社的,一般不用再核实?”

      我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新闻界将不得不关心中国,不得不注意中国新闻机构发布的消息。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财经节目主持人弗雷德里克.片山告诉我:美国新闻界认为中国很重要,因为许多美国人要跟它做生意,另外,这是一个出新闻的国家。

      在这种情势下,我认为,《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这样一些“负责任的”大报对中国的漠视和错误报道,以及美联社、合众社对一些重要的中国新闻漏而不报的现象,已不能视为无知,只能被认为是故意。

      ◆地球上有多少“中国通”

      不光记者,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有类似的“近视” 和“斜视”的毛病。

      已经有很多学者批评美国的现代中国学研究,认为它往往带有先入为主的框框,研究者们观察中国的历史起点是西方而不是中国。

      另外,许多中国学专家缺乏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没有切身感受和实地考察。

      德国美因兹大学的汉语教授柯彼德说:“除了华侨和华裔,地球上另4/5的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认识中国的文化,有多少人可以称为‘中国通’呢?恐怕只有几千个。”(柯彼德:《汉字文化与汉语教学》)

      他指出,目前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西方人还只占本国人口的极少数,所以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关于中国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极为片面而脱离实际的。坐圆桌、高举酒杯歌颂友谊不一定是双方成为知心明友的开端。

      柯彼德认为:“没有能力直接同中国人交流思想、听懂中国的电视新闻、看懂中国报纸和各种书面资料,就不可能取得关于中国概况的又全面又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出处同上)

      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美因兹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该校学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生平均需要6年半的时间才能通过毕业考试。其中一般包括到中国留学1到2年。中途失望并辍学的学生达到2/3以上。德国其他大学的情况更不理想。

      这样,经过“十年寒窗”之后,只剩下极少的学生能攀登顶峰。最主要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而度过这个难关后,还有更大的文化和社会障碍。

      连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大陆一流学者也不敢说自己十分了解国情。一位著名学者说,他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只有了解农村,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