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袁术:你们要听我的号令 (第3/3页)
授汉刘之基,故言:此逾百里间有代汉者,当涂高也。应乃指袁氏公路者也。”
众人可惊可愕,没想到此谶语还能这样解读,再度与同僚议论纷错。
袁术望着属吏都站起来议论,不少人在为他说话,心中高兴不已。
他特意搞这出可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真有依凭在手。
一个是谶语,另一个则是玉玺。
每当夜里安抚好了美姬冯氏,他独自摩挲传国玺,尤甚是指腹触摸:“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个篆字,让他心不由主的红脸赤颈。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什么袁绍、刘备之徒享受虚名,当让天下世人知我袁术之名,袁公路才是真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当为仲氏天子矣。
袁术对他承天命深信不疑,见久攥玉玺而无用,不由愤气填胸。
如今士人皆看重有名望之人,有名望才有一切,先前天下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称号并争而出便是如此。
士人们结党成群互称为名士,引得乡里称赞,做官的孝廉便从他们开始举荐。
即便汝南袁氏也不敢得罪天下士人,强行辟对方为吏来为他效命,庐江太守陆康就敢不听从他袁术的号令。
因此,只能有更厚重的名望,才能号令淮南,与袁绍和刘备鼎足而立,方有人争相依附。
袁公路千思万想,觉得不可把谶语和传国玺就这么浪费在手中,要大胆将其利用起来,为他带来远超袁本初和刘玄德的声望,使士人赶涉千里之途依附骥尾,翱翔四海以攀鸿鹄。
下定决心直接找来心腹杨弘画策,如何能使谶语在淮南大行其道,又把自己符合天命悄然告之,还让长史杨弘目睹传国玉玺。
当两样东西摆在杨弘面前,使他惊骇不已。
没想到汉家传国玺会在袁公手中,不应该在长安吗?
杨弘有拒绝之意,可想到全家老小皆在袁公治下,想跑也跑不掉,只好咬牙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