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2/3页)
保密项目?”
吴凡开始讲述这几年他在气象中心的工作过程。刚到气象中心报到,他就被告知参加了保密项目,按照流程,他填写了入职的表格,签署了保密协议,并参加了半天的保密培训,培训结束后按照要求起立宣誓。一起入职的还有从其它大学招聘的两名硕士毕业生,包括他在内一共四人,他们完成了整个流程,虽然还不知道他们将要从事何种保密的工作,四人也不敢随便议论,他的心里对即将到来的工作有着一丝兴奋和紧张。
第二天早上,有人带他们来到气象中心的后院,在一堵高大的围墙下面,有一个入口,门口有岗亭,进出都要查验证件,那人只带他们来到岗亭入口处,显然他也没有进到里面的权限。里面出来一个中年人,穿着便装,他面无表情地递给他们每个人自己的工作证件,带着他们进入大院。
一行五人刚进去,门卫就在他们身后把沉重的铁门咣当一声关上了,吴凡这才发现院子里面另有乾坤,院子的面积很大,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远处有两排低矮的建筑,很像厂房,近处是一栋宿舍楼和餐厅,还有另外一栋似乎是休闲娱乐活动房。所有的建筑都不超过两层的高度,外面看不到人走动,四周都很安静。就在餐厅旁边的会议室里,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给他们四人介绍起这里真正在研究的项目,至此,这个研究基地的神秘面纱才在他们面前揭露出来。
计算机的处理器是硅基芯片,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运算速度已经超过每秒亿次,但已经快接近其物理极限。有专家预言在十年到二十年内,硅基芯片将撞到发展尽头的墙壁,新一代的处理器的发展方向,目前有两个:分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气象中心的这个研究基地就负责分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基地已经运作四年多了,他们已经成功地制造出第三代分子芯片的原型,硬件物理架构已经基本搭建完毕,现在他们面临的是最困难的部分-底层软件代码开发。他们四人将加入代码组,代码组就由这个老教授领导,组里已经有了两个组员,他们也刚入职两个月,还在熟悉工作的阶段。
硬件组的组长带他们参观了分子处理器,进入机房需要重重密码和认证,他们最后看到了分子处理器,整个装置有一张大桌子那么大,核心却只是一个比拳头还小一些的透明玻璃管,,组长介绍说:“玻璃管里面是真空,只有少量几个有机分子”,旁边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几束蓝色激光照射在管壁上,管内变幻着各种颜色,眼睛盯着那些颜色看久了竟有些让人眩晕。组长说:“激光可以调制和读取分子的状态信息,再通过复杂的光电传感装置转换成数据。”他没有过多谈及分子处理器的原理和构造,代码组不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细节,他们只需要知道数据接口的参数,这些是设计底层代码所必须的数据,至于其它,他们不能够随便打听。
吴凡在老教授领导的代码组工作了两年,他们的代码研发项目进入了死胡同,按照老教授的设想,分子计算机的代码应该契合其运行的原理-多重结果运行模式,他们尝试开发的程序语言会给出不同的并行结果,事实也和他们所预料的一样,每次程序的试运行都会给出无数模糊的输出,无法再继续运行下去,有时候甚至会死机,很明显并行输出的数据量太大导致宕机。整个项目组为此焦头烂额,老教授是老一辈的程序员出身,数学功底深厚,他尝试引入不同的数学工具,比如逻辑数学,模糊函数等,把那些复杂的方程组象揉面团一样揉捏成各种形状,但始终不得要领。老教授本人又非常固执,这可能是他那一辈的工程技术人员常有的性格,基础扎实,做事一板一眼,异常严谨,但是有些刻板,很难听进去不同的意见。
近三年都没有得到任何进展,终于基地高层再也不能忍受持续的高投入和遥遥无期的缥缈希望,他们彻底关闭了这个项目,代码组解散,老教授无奈地提前退休,其他组员大部分被调走,他们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